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369(1 / 1)

作品:《混在三国当神棍

这下换燕清诧异了:“……难道你不是这么怀疑的?”

吕布摇了摇头,正欲解释,看到前方来人,眼睛倏然一亮,疾步前行几步。

在做梦也没想到吕大将军会忽然出现在这里亲兵反应过来要行礼之前,吕布干脆利落地命令对方闭嘴,再将食盒夺了过来。

“还请主公过目。”

接过那四四方方的食盒呈上后,燕清不由‘咦’了一声,奇怪地摇了一摇。

他的第一感觉是,这食盒的份量未也太轻了。

晃动起来的声响也很是奇怪,不似酥饼一类的糕点,倒像是堆得更扎实的一些轻物。

况且汉时的食盒,可没带隔温的先进效果,就算荀真要宵夜,也不可能叫一些拿起来轻飘飘不说,还很冰凉的食物。

在吕布期待的注视下,燕清疑惑地将盖子一揭,满腹疑问瞬间迎刃而解。

里头放着的,可不正是一纷纷被叠得整齐,尚未批阅的公文和信函?!

燕清嘴角抽抽,黑着脸问吕布:“夜夜如此?”

吕布肯定地点了点头。

难怪自他停了与荀同床共枕后,对方白日理事的时间虽短了,可经其之手处理掉的公文,总量上却未减少多少。

难怪荀眼底的乌青,一直消不下去。

难怪……

燕清眉心狂跳,将食盒重新盖上,丢到吕布怀里,再一转身,大步流星地冲到帐前,面无表情地将帘一掀

荀半倚在榻边的软枕上,姿仪难得地在随意中夹了几分与郭嘉相仿的风流。他已换好了素色寝服,没了发冠束缚的长发披散,温暖的橘光均匀地洒在如冠玉一般的面庞上,耀得半垂眼睑下的眸光愈发清明。

他神情无比专注,手里松松地捏着一封信件,大半心神已沉浸在了思绪之中。

连帐帘被掀起的动静,也未能引起他太多注意力,只轻掀眼皮,口吻淡定道:“放那儿吧。”

燕清轻快道:“好哦。”

荀浑身一僵,猛然抬头,惊讶道:“主公!”

燕清微微一笑:“文若!”

惊不惊喜?

荀:“…………”

清晰地捕捉到一向淡定从容的王佐之才,自眼底飞快流露出的一丝错愕和慌乱,燕清却无一丝一毫的成就感,唇角倒是笑意更盛,慢条斯理道:“文若学识渊博,可知‘阳奉阴违’作何解?”

荀虽不知这明代才有的典故,也能轻易体会出字面意思。

自然也品得出其中的质问之意。

只是如今是被主公逮了现行,饶是他舌灿莲花,也只剩百口莫辩了。

荀无奈道:“无话可说,任凭主公惩处。”

“好。”燕清淡笑着点了点头,好似认真考虑了一会儿,忽然侧过身来,看向自进帐来就在窃笑不已的吕布,展颜一笑道:“到豫地约莫还要八日,那督促文若之事,暂且就全盘交给奉先了。”

被那灿烂的漂亮笑颜晃花了眼,吕布晕头晕脑地应了下来:“……啥?!”

“如此,有劳了。”

相信吕布绝对不会辜负期望的燕清,淡然一颔首,下一刻就气势汹汹地拂袖而去。

被飞甩开的宽袖划开一道用力而含怒的弧度,愣是撞得帘子猛然往外一歪。

第219章第二百一十九章

燕清罕有地大发雷霆后,撂下这么一句话,就干净利落地拂袖而去,留下二人默默无言。

荀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此时此刻,自然反应过来主公究竟是如何发现他的小伎俩的了。

赫然是在场另一人告的密。

他轻轻地叹了口气,目光淡淡扫过如丧考妣的吕布的表情,再定格在被盛怒的主公一脚踩扁了的倒霉食盒上。

他不假思索地起了身,慢条斯理地将它拾起,拂去并不存在的灰尘,放回了案桌上,却是不打算打开了。

吕布仍蔫得半句话都不想说,就一屁股坐下,耷拉着眼皮,好似正警惕地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但只要仔细些看,就不难发现他的眸光其实是涣散的,显然正在神游天外。

荀被他紧迫的目光盯着,也丝毫没有不自在感,只恋恋不舍地最后注视了少说还有二十来份未批阅的公文一眼,才暗叹着转过头来,扬声命令还守在外头、满是不知所措的亲兵送热汤进来,供他洗浴。

经刚才那一出,他也真打算睡下了。

吕布还木木地毫无反应,荀便主动开口,客气地询问道:“这帐中尚有一榻闲置,若吕将军不嫌,在主公彻底消气,改变心意之前,便请用罢。”

在同等官职的谋士之中,论起投入燕清麾下的时间,他只比最早的郭嘉和贾诩要来得晚一点。

尽管因职务不同,他不似大侄子般常年随军,跟着主公南征北讨不停,但对这位人高马大,勇冠天下的头号悍将,还是极为熟悉的。

忠心耿耿,偶有灵光,勇武绝伦,刚愎高傲,深受主公信任。

早期还有着贪钱财,好美色的一面,近年来许是近朱者赤的缘故,毛病大多销声匿迹,倒多了喜读书的美谈。

这传言流到兖州时,信的多是对燕清盲目信从的平头百姓,尤其教徒,但在官员之中,则多是怀疑态度。

但不管是真是假,那粗莽的吕布哪怕变不成文武双全、风度翩翩的儒将,也仍是最受主公重用、掌握最大兵权的心腹爱将。

对这一点看得清楚的人,恭维和宣扬起来,反而就更厉害了。

荀倒是信的,可正因为此,对于吕布今夜告密的动机,他却颇难想出。

他身体状况尚可,偶尔熬夜其实也无妨。

只是主公一向无私,过度怜爱和体恤臣子,他心里感动,但要坦然接受,却是万万不可的。

现主公身边,因公达留在幽地,奉孝又告假还乡,并无这方面得用的人手,他若不去处理这些日渐堆积的事务,之后不得落在主公身上?

不如他自愿瞒着主公,将那些公文包揽下来。日后倘若为外人知晓,也是既不影响主公体怜臣下的美誉,也能叫事务得到及时的处理,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