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 41部分阅读(1 / 1)

作品:《上帝的指纹

窕傲恕?br />

(www。。).

圆弧的3分,以百分比而言,仅仅为0。015%的误差。我曾经和一些结构建筑师谈过大金字塔,他们都表示无法理解为什么金字塔需要如此高的精密度。从实际建筑的角度来看,耗费了极大的精力、时间、经费,达成此等高精密度外,对建筑物整体结构并没有太多影响,因此意义似乎不大。就算金字塔底座的方位,偏差个圆弧的二、三度(也就是说有个1%左右的误差),一般人还是无法以肉眼辨识出来。但是,在建造时,为将误差从二、三度缩小至二、三分之微时,所需要投注的工作量之大却非建筑物的差异所能够表达的了。

显然,在人类文明初露曙光之际,古埃及的建筑大师有非常强烈的动机,要把金字塔放在非常严谨的方位上。而且,这些建筑大师必定技术高超、知识渊博,并已有精良的工具与测量器具,才能够建造出如此精密的金字塔。从塔的一些其他特质中,我们也不难证实这一点。例如,金字塔尽管庞大,但它的四边几乎完全等长,显示当时的建筑技术精确度极高,其误差率比今天一般办公大楼建筑还要小。当然金字塔不是办公大楼,它是人类史最伟大、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北面底座边长755英尺4。9739英寸,西面755英尺9。1551英寸,东面755英尺10。4937英寸,南面则为756寸0。9379英寸。最长的与最短的一边之间,差异不到8英寸,也就是说在平均边长达9063英寸的底座上,金字塔四边互相的误差率还不到1%1。

从工程的角度上展示出再多的数字,也无法说出要达到此等精密性所需要付出的精神与技术。而建造金字塔的大师们,如何达成如此高标准精密度2,至今学者们还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不过,真正让我感到兴趣的是,并非精密度的数字本身,而是它背后隐藏的问题:为什么埃及人要替自己订下这个高标准?如果他们能宽容的误差度为1%~2%,而非0。1%以下,不仅不会对品质造成明显的影响,反可大大降低工程的难度。他们为什么不这么做呢?为什么他们要坚持用困难的方法做事呢?也就是说,为什么在一个4500年前建造、理论上非常〃原始〃的大石碑物上,古埃及人必须要这般坚持连机械时代都难以达成的高精密度呢?

历史的黑洞

我们一行要登上大金字塔的计划,其实早在1983年几个愚蠢的观光客摔死以后,便被埃及政府宣布为违法。其实我们也够愚蠢的(尤其尝试夜半登高),而且我实在不愿意打破一个基本上相当良性的法律。但是,到了这个地步,对金字塔浓厚的兴趣,加上想要得知有关金字塔一切的强烈欲望,驱策我舍弃良知,不顾一切地来到金字塔的前面。

在东北角与巡逻警卫分手后,我们蹑手蹑脚地走过东面,来到东南角。

大金字塔和正东方三个〃附属〃的小金字塔之间,一条残破而蜿蜒的石道笼罩在巨大的黑影下,石道旁还有三个好似巨型墓园般又深又窄的石坑。根据早年考古学者的考证,这三个洞穴的形状应该是为了收藏一种流线型、高性能船只而建造的;但考古队伍挖掘时,洞穴内却空无一物。

步行至离大金塔东面入口中途,迎面又来了,对巡逻警卫,其中一人少说也有80岁了,另外一个则是脸色苍白,面上长着青春痘的年轻人。两人说阿里付的钱不够,如果我们要继续向前走的话,得再付他们50埃及磅。我毫不犹疑地掏出钱,塞给了年轻人。我已经不在乎花钱,只要能够让我在天亮以前爬上金字塔,再爬下来,而不被逮捕就行了。

我们往前走,绕过金字塔的东面角。时间刚过凌晨4点15分。

现代建筑中,即使我们日常居住的房屋,也从未见过正90度角的结构,转角的地方差上一两度是极为稀松平常的事,因为建盖正直角的技术非常困难,一点微差不但不影响到任何结构,也不会有人注意到。然而当初在建造大金字塔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些古代建筑大师们却能将误差缩减至最小,如东南角为89度56分27秒,东北角为90度3分2秒,西南角为90度0分33秒,而西北角则为89度49分58秒,与正直角差距只有2秒之微。

虽然不至为完美正直角,但是此等精密度却已让人惊异,更为不解。大金字塔有太多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埃及人建筑技术之高超,不在现代人之下。他们应该至少要经历好几千年的进化,才能够获得这样的高技术水准。但是翻遍埃及历史,我们却无法看到任何埃及人技术发展的记录。大金字塔和它周围的遗迹,已经成为建筑史上的一个大黑洞,又深又大,没有人知道从何处窥见其底。

沙漠之船

满头大汗的阿里,并没有对我们解释,为什么在登高前,必须先带我们环绕金字塔底座一周。我们从金字塔的东侧绕至南面,向西行进。这里也有两个船只形状的纵穴,其中一个还没有被打开过,曾经有人用光纤摄影机插入调查,发现里面埋藏着一艘一百余英尺长的大型船只3。这艘古船现在被收藏在金字塔南端,一个名为船只博物馆(boat museum)的丑陋建筑中。

这艘由杉木建造,排水量约40吨的美丽船只,仍保留着4500年前的面貌。从专家的眼光看来,它充满了异想天开的设计。〃显然做好所有外海航行的准备。船首与船尾向上高耸的程度,甚至超过维京人的船只,显示此船面对的风浪绝不是尼罗河的小波,而是海洋的大浪。〃一位专家说。

还有专家认为,这艘设计奇妙、考虑周到的金字塔船,应该〃比哥伦布海上探险时用的船,更适合在外海航行〃。而所有权威人士都同意,这艘船是由一些〃有长久外海航行经验与传统的人〃设计而成的。

是谁在埃及3000年历史的初始,建造出这艘航洋海船常年在内陆的尼罗河低地中以耕作为生的埃及人,应该没有机会积蓄出〃长年的外海航行经验与传统〃,而完成如此成熟的设计才是。那么这艘船的建造者,是从哪里得来的经验呢?

除此之外,另一个更令人感到不解的问题是:古代埃及人非常擅长发展符号与象征意义,并喜欢将各种各样的物品,做成缩小的模型。埃及学家认为金字塔船便属于这类的模型,它唯一的功能便是搭载法老王的灵魂至天界。但我难以相信当时只为了单一祭祀的理由,便如此大费周章,一连做成好几艘如此大而复杂的船4,然后将它们埋在地下。而且如果目的仅为了送法老王灵魂上天的话,他们只需要一艘,而非好几艘船,而且也不需要这么大。按照逻辑推理,这些巨型船只应该有一些实际用途,而且还有一些是现代人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同时具有象征性意义的用途……

我们到达大金字塔南面的中点时,终于了解被带着绕行了一大圈,目的原来是在四个重要的点上散财。除了原来在北面的30美元,在东面的50埃及磅,南面突然冒出一个阿里应该前一天就打点好的警卫,也开口讨了50埃及磅。

〃阿里,〃我的声音开始不友善,〃我们什么时候才爬金字塔?〃

〃马上,葛瑞姆先生。〃我们的导游说。他非常有信心地继续向前,并以手势指示着上方,说:〃我们就从西南角向上爬……〃

注释

1科尔著《探测埃及》第39篇:基沙大金字塔方位及精确尺寸之测定。j。h。cole,survey of egypt,paper no。39: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ex act size and orientation of the great pyramid of giza,cairo,1925。

2如《埃及金字塔》(the pyramids egypt)一书内的传统解释往往无法令人满意,连此书作者艾德华均不得不如此承认。见该书85~87页、206~241页。

3卡森著《古代船只及航海》17页。lionel casson,ships and seafaring in ancient times,texas university press,1994,p。17。

4史宾赛著《金字塔事实》。a。j。spencer,the great pyramid fact sheet,p。j。publications,1989

第34章 永世之居

你曾经想过在夜晚攀登金字塔吗?在被逮捕的恐惧下,在神经紧绷的状态中?

我可以告诉你,如果爬的是大金字塔的话,简直难如登天。尽管塔顶约有31英尺已经不见,大金字塔仍然从地上耸立入云,高达450英尺,并由203段的石块堆积而成,每段平均高度为二右四分之一英尺。

而且当我开始往上爬后,发现有关金字塔的平均数字,并不能告诉我金字塔的全貌。石块高高矮矮,并不相同,有的仅及我的膝盖,但有的高达我的胸部,让我几乎无法攀爬。每段石块和石块之间,留下可供留步的水平空间非常窄狭,只有一只脚的横宽;再加上看似坚固的巨大石块,开始攀爬后才发现已相当破碎,随时可能分崩离析,使得攀爬的行动更加艰险。

(www。。).

爬了30阶左右,桑沙和我逐渐领悟,我们的处境如何困难:肌内酸痛,膝盖和手指间开始僵硬,而且伤痕累累——然而,我们才只爬了金字塔的1/7,上面还有将近200阶等着我们。还有一件令我们感到不安的是:登高时,眼睛不自禁地要往下看,而不能不注意到脚下陡峭的斜面。我眼光循着西南角的崎岖石块向下,一瞬间不由自主地感到头昏目眩,好像自己很可能就如童话故事中出门去取水的杰克与吉尔一般,就这么掉了下去,身体撞击数层巨石后,头先着地,然后粉身碎骨。

阿里稍事歇息,但在我们有机会喘口气前,他迫不及待地又做了个手势,示意要我们赶快提起脚步往上爬。再度沿着塔的西南角指标,阿里一股脑儿地向上,很快地消失于夜空中。

不安的阴影不断在心中扩大,桑莎和我只能紧紧地跟在后面。

几何学之谜

第35阶的石块比下面都要大(基石除外),每个至少有10到15吨重,非常难攀上。这与我们一般的常识及逻辑正好背道而驰。按理来说,石块既然是从下面搬运上来的,越高的地方,所使用的石块就应该越小、越轻才是。从第1到18阶,石块的高度的确从最下面的平均55。5英寸,逐渐缩小至第17阶的23英寸多一点。但是第19阶的石块高度陡升至36英寸,不但高度改变,长、宽也都增加。这些石块的重量,在1至18阶,只有2到6吨重,但搬运到19阶以上,则增加至10到15吨,显然就变得非常笨重而难以处理了。然而不知道用的是什么方法,这些石头却能从坚硬的石灰岩中切割出来后,被搬运到离地100英尺的高度,分毫不差地置放于预定的位置上。

要达成如此艰巨的工作,金字塔的石工不但要有钢铁般的意志,山羊般的身手,猛狮般的强韧,更要有专门爬高的修烟囱师傅的自信。冰冷的晨风呼呼地在耳边吹过,威胁地要把我带入空中与它们一起飞舞。在此颤颤巍巍之处,一面需保持身体平衡,一面又得将一块又一块至少有现代自用小汽车两倍重的石块,从下面搬上来,运到正确的地方,对准位置,当时这些石工的心中不知所思何如。

金字塔从建造到完成,一共花费了多少时间?有多少人曾参与建造的工作?一般埃及学家的共识是:共花费了20年,并有10万人参与建造。不过他们也同意,所谓的建造,并非从年头做到年尾,而只在一年中的3个月期间,尼罗河泛滥无法农耕的期间进行的。

一面往上爬,我一面思考这说法代表的意义。建造者需要设想的,不仅为如何搬运那些成千上万,重量在15吨以上的巨石,更在于如何长期将这些平均2。5吨的石块,搬运到工地来。根据可靠的估计,金字塔共用了230万块石块堆积而成。假设工人全年无休,且每天工作10小时的话,他们每小时需要摆好31块石块(或每2分钟搬运1块石块),才能够在20年之内,如期完成金字塔的工程。而如果工程只在农闲时进行的话,那么工人的速度就必须加快到每分钟搬运4块石块,或每小时240块,才赶得及。

这个计算,无疑是工地现场管理者的噩梦。例如,采石场与金字塔的石工之间,协调工作必须做得多么好,才能够让那么大块的石头以如此惊人的速度送达工地。还有,万一一块2。5吨的石头从175阶上掉下来,其结果将如何不堪设想。

不论从物理面或管理面来看,金字塔的建造都是非常艰难的工作。除此之外,金字塔本身在构造上也是对几何学的挑战。金字塔的顶点必须在底座四角正中央的上方,四面倾斜的角度只要稍有偏差,到顶点处便构成极大的误差。因此,建造的过程中,从地面到几百英尺的空中,每个其重无比的石块都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