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五十一章 东武县令(1 / 1)

作品:《汉和三国

东武县位于甘陵县北,城高地广,人口密集。之前张角派人围攻两个多月也未曾攻破城门,在冀州内算是少数几个一直没有被黄巾军攻破的城池。

寒冬腊月之际,地面已经被彻底冻硬。刘和一行人走到半路时,天空飘起零星雪花,宽阔的大路直道上行人寥寥,行数十里而不见一人。

雪渐渐大了起来,到东武城前十里的亭驿前,有一行人等候迎接。

刘虞走向迎接的众人,施礼寒暄。为首的正是东武县令,沮授沮公与,身后则是县内各官吏掾属,以及十数名郡国执事兵卒。

刘虞笑着对沮授说道:“早先即听闻广平茂才沮公与,少有大志,长与谋略。今日来东武县乃有所求,正要向公与请教。”

沮授先是再执一礼,侧了下身,将一名年长儒士请到前面说道:“此乃东武县崔公。”

这位崔公正是这一支崔氏的家主,崔密,崔山堂。在沮授的引荐下向刘虞施礼问候,身后一名看似刚及弱冠的青年也随后向刘虞作揖施礼。

刘虞意味深长的看了沮授一眼,而后向崔密说道:“早就想来拜访崔公,前些日子贼寇不绝,再加上初来甘陵事务繁杂,今日才来拜访,还望崔公体谅。”

崔密也矜持而客气的说道:“刘守相威高信著,河北之地人尽皆知。本当我等前去拜访才是。也确实如守相之言,黄巾祸乱,道路闭塞,世道纷杂,难免不良于行。”

刘虞淡淡一笑,说道:“既然此时我来了冀州,那以后也免不了多来往。届时还望崔公不吝招待,多多引荐旁人,也好让我加深与冀州众民之情啊。”

崔密拱手笑道:“守相尽管来便是,冀州其他地方不敢说。相信以守相在幽燕之地的施政手段,最起码甘陵一地的民众百姓定会记着守相之情。”

刘虞点点头,看到崔密身后的年轻人,询问道:“崔公身后之人,莫非是族内俊彦?”

崔密将身后的青年拉到身侧,向刘虞介绍道:“此乃家中小子崔琰,表字季圭。”

崔琰上前再次给刘虞施礼后,刘虞也笑着把刘和拉了出来,介绍道:“这是犬子刘和,表字玄泰,应当比这是侄儿小几岁。”

刘和上前先是跟崔密以长辈礼拜见,而后再跟崔琰拱手作礼。崔琰回礼后,开口赞道:“早听闻玄泰名誉洛阳,揭发阉宦封谞,扑捉太平道渠帅马元义。被天子赐字又赐剑,子将先生也评为济世之才。而后领兵征讨叛乱,现已是两千石的校尉之职。实在是我辈楷模,也令吾等忝为年长兄者,尚不如玄泰多矣。”

崔琰样貌清秀,仪表堂堂,恭维赞誉了刘和几句后,刘和连连客气的谦虚回应。

沮授适时的插话,邀请刘虞一行人往东武城内走去。进城之后,刘和发现整个东武城跟自己在冀州看到的其他县城相比,无论是街市还是民舍都要完整的多。城内的百姓似乎没有受到太多的战乱波及,相比其他县城的凋零,东武县无疑算是繁华之所了。

到了府衙门口后,刘虞感叹着对沮授说道:“公与这县令称职,东武县内民生依旧,百姓安稳。看来不仅是策略筹谋出众,这治政之才也足堪大任。”

沮授恭谦的说道:“与守相治政之才相比,萤火比之日月而已。东武城幸亏得城内众人齐心支持,像崔公派遣族内数百人协助守城,还资助粮草千石。其他人看崔公若此,都纷纷依附相从。这才是东武城之前能坚守两月而不失的原因。”

刘虞点了点头,不再多言。一行人鱼贯进入府衙内,在仆从衙役的安排引领下,各自跪坐案几之后。

沮授向上首的刘虞说道:“守相领众人冒风雪而来,卑职已略备薄酒菜肴,给诸位去去寒气,请守相与诸位稍候。”

刘虞摆了摆手,说道:“我们的酒食倒不着急,只是心忧城外十数万流民百姓的饭食,不知他们能否熬得过这寒冬的风雪。”

听罢父亲说完这句话后,刘和低声跟旁边的戏志才说道:“看来家父要提要求了,也不知那崔密如何接应此言。”

戏志才轻笑一声,说道:“城外之时那崔密已经将话题点开了。”

刘和一愣,稍微回忆了下那崔密的言语后,自嘲一笑,说道:“看来我这听音辨事之能还是差太远了。既然如此,家父为何还多次一言?”

戏志才接应着说道:“守相还有持节督掌临近三郡之权,虽然之前那崔密只言语甘陵之地,不过看来守相还是希望以南北两家崔氏之名望,解决一些其他郡县的困难。要么就是给你的军卒们要些口粮的可能也是有的。”

刘和点点头,无心再去听父亲刘虞和那崔氏的讨价还价,无非就是粮草的多寡。至于自己军伍兵卒的粮草,皇甫嵩那边总会给解决,这点倒是毫不担心。反而把注意力转向了沮授,只见沮授静静跪坐一旁,只是听崔密和父亲刘虞交谈,甚少言语,偶尔出声解释些刘虞不明之事。

刘和用眼神给戏志才示意,继而低声说道:“这沮授沮公与,算得上是大才。”

戏志才点点头,颇为认同的说道:“能举茂才者,本就绝非泛泛之辈。不是那些依靠家世便能获得孝廉的人可比,而是必须得有被众人赞服的才华方可。”

刘和谐趣的问道:“文正自觉与这沮公与相比如何?”

戏志才翻了个白眼,随口答道:“我虽闻其名,却不了解此人,如何比较?”

刘和低头独自呢喃:以后总有比较之日,却不知倒时候该怎样分出高下的一场情景。

刘虞和崔密的交谈似乎还算顺利,两人频频举杯,共饮而笑。最终崔密给刘虞捐献粮食五千石,再说服其他一些豪族门阀再捐粮食共万石,以保证甘陵之地内的流民百姓度过这个寒冬,能顺利的进行来年的春耕。至于其他周边几个郡国,若有需要可以暂借些粮草,但也无法超过五千石。对于这个结果刘虞还算满意,毕竟这样的话,这个冬天能少饿死些人。

解决了粮草的事情后,刘虞又转过头跟沮授聊起给流民解决棚屋之事。等刘虞刚把设想提出来后,沮授恭谦着说已经安排好了数千棚屋,而且都是石木组建,还多干草铺垫,自己亲自试了一下,尚且可温,不至于受寒冬之苦。

刘和笑着感叹道:“公与能想吾之想,谋吾之谋,东武百姓有公与,幸也。”

沮授谦虚说道:“守相仁政爱民,欲尽全力安河北之民众。我虽只为一小吏,亦愿附守相大人之尾骥,让我河北百姓安然度过战乱之患。”

刘虞来东武县的当日便顺利的谈拢的诸多事宜很是高兴,而无论是本地官吏沮授这种人,还是本地豪族门阀崔密这种人,也看到了刘虞是真心全意的以安稳本地为初衷,才有了崔密这边尽力的支持的协调。

崔密捋了捋长髯,笑着对刘虞说道:“不知守相明日可有安排?我准备宴请各郡名士往家中饮宴,若是守相有闲,或可前来。”

刘虞点了点头,笑道:“本来就欲在东武县多叨扰几日,既然崔公有宴,自当前往。”

众人用食过后,又寒暄许久,大致话题除了本地民生重建之事以外,更多的就是黄巾之乱的平定之事。刘和历经战阵,自然也多有人找刘和攀谈。无论是看在刘虞当前乃是本地守相的原因,亦或者因为刘和确实立下些功勋获得校尉之职,反正后面的话题渐渐的便多让刘和参与其中,也让刘和详细讲解了几次战役中的内情。

这寒暄过程中,刘和还主动找沮授询问,而沮授也因为当初调度兵卒守城,对于战阵之事也不算陌生,反而颇有见解。交谈之中,刘和对于沮授的才华谋略越发佩服,言语之间的颇多恭谨之词。

在崔密夸奖了刘和几句后,刘和笑道:“我领兵经过颍川,其阴太守曾在府邸设宴,我见识了不少颍川士子,其中甚多才华横溢之士。今日来东武县,再见到沮县令,方知冀州高士亦不同凡响。”

崔密笑着说道:“公与之才华自然毋庸置疑,除公与外,明日再给玄泰引荐一人。乃是公与后一年被举的茂才,其才华谋略不在公与之下。其姓田名丰,字元皓,乃是钜鹿人。”

刘和听罢,心下暗想,果然是此人。若论这一辈的士子中,才华谋略和沮授在一个层次的人物也定然是这田丰了。

刘和笑道:“既然能与沮县令相较者,若可相识,便不枉此行。”

崔密大笑,剩余冀州众人附和着笑称河北之地的才华横溢之士绝不必颍川中原之地少,而后自然也提起了不少本地名士。刘和也乐得顺水推舟,恭维了几句后,便看似随意的顺口说起让尚未有官职在身的人到父亲的府衙上任职。

还真有不少人等着刘和这句话,立即推荐了几人。一旁的刘虞自然不会推却,各自答应准备立即征辟。

刘和接着说道:“我向皇甫使君辞行之时,发现州牧府内掾属并不多,既然还有诸多名士未曾出仕,若我向州牧推荐,去州牧府衙任职如何?”

这句话说完后,众人反而没有太多附和,刘和疑惑的看了下其他人的脸色,便听到崔密讪笑了一声,说道:“昨日刚听闻皇甫使君上书弹劾了赵忠,说起在冀州的府邸逾礼之处颇多,现在已经将其府邸收缴。”

刘和摇头表示不知,崔密便笑了笑不再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