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正文 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1 / 1)

作品:《大魏王侯

?

“这件事你帮我写几封书信。”徐子先最后吩咐陈佐才道:“各人来拜年时我也没空见,现在多半回南安去了,李长史,秦司马,包括孔和,傅谦等人,东藩之事,还有我对流民的安排,均要告诉他们,可以在我赴京期间,提前做一些准备。”

“是,属下一会就去办。”陈佐才答应下来,见徐子先没有别的事吩咐,起身告辞出去。

徐子先略有疲惫之色,不过还是招了招手,将金简和高时来叫过来。

“刘益是掌总领头的,他行事也不会出大格。但平时的大小事情,你们俩要多留心,老成牙将多要留在南安协助秦长史,张虎臣他们要统领随行武卒,观风望色,打听消息,还有跑腿的事,就靠你们俩。高时来你是立志要和秦东阳学,未来做一个统兵大将,其志可嘉,但世事洞明也是大文章,为将者不可理会太多杂务,但不能不通和不懂世间琐碎杂事,你跟着金简随我一起北上,一定要记得机会难得,不要浪费了。”

金简和高时来俱是抱拳应诺,两人隐隐有所感觉,北上之行,怕不是那么简单顺利,最少以世子现在的吩咐来说,是相当的郑重其事,除了带一定的武卒自保之外,也是要尽量的打探出对南安侯府不利的消息。

这事当然很难,高时来信心不是很足,只能勉力去做,金简却是信心很足,他已经在挑选武卒中能言善辩,眼力活泛的部下,特别是曾经走出福建路,不管是跟着行商或是去揽工,总之见识越广越精明的,就越适合当他的部下。

司闻都将来可能不止是一个普通的都,金简也立志不当一个普通的都头。

……

徐子先在府城期间,李仪终于是招募够了足额的水手,同时也将停泊在江边的三艘福船,重新整修了一遍。

福船是尖底船,有水密舱隔水,当时的设计来说已经相当先进,可以行远,但载运能力比天方人的软帆船要差一些。

另外就是三桅硬帆,吃风能力不及软帆,调控避风的能力也不及软帆。

但就南中国海的你那个形来说,福船也是相当优秀的可以远航的海船,船首一根短桅,中间和后舱各立两桅,中桅最高,悬挂的硬帆也最阔大,吃风面最多。

三艘福船,都是长三十一到三十四米,宽四米半到五米,吃水近两米,主桅高二十三米左右,福船最大的特点是有深海舵和浅海舵,这弥补了硬帆的不足,不管是在深海还是近海,操控起来都可以方便如意。

这种船,和广东船,南京沙船,从形式到能力上都相差不多,人员可以载运五六十人,去掉水手,可用来做战的士兵是四五十人左右。

战船形制的福船还会在两舷加护板,开射孔,掩护在李仪把手伸的太长?

“长史官,请上船了。”傅谦和孔和等人已经上了船,意气风发的唤李仪上船一起顺流而下,直抵闽江江口,在那里与徐子先会合。

“秦司马多辛苦。”李仪匆匆拱手,与众多同僚一起上船去给徐子先送行。

顺流而下易,逆流而上难,众人会从福州港口上岸,再沿陆路回来,南安这里无人守家不行,秦东阳当然不能离开。

三艘福船陆续升起主帆,奉命随行北上的百余武卒陆续从踏板上船,时间不久,三艘福船的甲板上都站满了穿着劲装武袍的将士。

铁甲当然不能带,带武卒护卫不怎么犯忌,若是带着大批披甲的将士进入燕京,当天就会有御史上奏,第二天政事堂就会下令逮拿徐子先等一干人等,这是自寻死路。

京师的权贵宗室,也没有哪一家敢在家里私藏铁甲的,超过五领就意涉谋反。

只是律令归律令,这些年来朝廷权威下移,法度不修,这种禁令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遵守。

待武卒上完后,物资是早就放在甲板下的第三和第二层,几个船长吩咐吆喝起来,拔锚转舵,江水沽沽流淌着,船帆吃风,三艘看起来还象样子的大船,就此顺流而下,逐渐消失在碧绿的江水之中。

秦东阳一时怅然若失,自徐子先亲自到他家里任他为侯府典尉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天覆般的改变,这半年多时间,一切都是由徐子先当家作主,各人也是习惯了这样的主心骨,这一次徐子先带人北上,不知道会不会顺利返程?而等世子返程之后,南安这里,又会有什么样的新的变化与新的格局?

“但愿世子早些回来!”秦东阳相信,自己此时的心声,应该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