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18(1 / 1)

作品:《女主叫苏缨

入围盂兰盆节诗会前十,这两年更是接连拿下第一的宝座,他已经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游河游的差不多了,已接近饭时,苏景深道:“诸位午饭如何解决呢?”阮清辰道:“我们自备了干粮,还带了肉食与美酒,打算在狮子林随处找个亭子,边赏美景边品美食,也是快哉。苏大人如若不嫌弃,不妨一起来。”苏景深道:“那就多谢了,正好现在回去也过了饭点。”

于是他将那剩下的花生瓜子樱桃都打了包,五人弃舟登岸。到了狮子林的大门口,阮轻尘见自家的车夫已经将马车停好,主仆三人把那前夜准备好的桌布吃食并饮品纸鸢都取下来,一行五人进了狮子林。苏璎珞见狮子林的门口也摆着两只大石狮子,也是高门大户,大门朱漆上色,比那日诗会的别院还气派很多。

这园林构造都差不多,一进门入眼都是那假山莲池,飞檐青瓦。园内人不很多,却也不少,刚刚好,不会太过喧嚣。五人选定一个亭子,将那桌布铺在石桌上,将吃食拿出来摆在其上,吃将起来。园内鸟啼嘤嘤,溪水啾啾,一下内心就变得更清净了。

吃完饭,苏璎珞道:“要是带上琴就好了,在这园中拨一曲也是典雅非常啊!”苏景深道:“这有何难?这园内有一处闻樱院,里面有一把前朝的古琴,一会儿我们就去。”一行人穿过围廊,路过一处竹林,就到了闻樱院,原是这院内遍植了樱花树,才取这闻樱之名。

因着这处景致好看,游人还是蛮多的,苏景深跟守院的衙差打了个招呼,五人就被带进一间厢房。

闻樱院内偶遇圣上(游记)

此厢房原应是一处小姐的香闺,只见那窗前挂着一拢碧纱,梨花木的床上也还挂着半旧不新的深绿色床幔。苏景深解释道:“这有专人打理,里面的东西价值连城。”见那左侧屋的窗前摆着一张古琴,苏景深对弟弟苏景语说道:“有劳你再弹两曲了。”

说着带着阮清辰一行人复又来到院中赏樱,只闻得淡淡香气沁人心脾,阳光透过高大的古树的枝枝丫丫洒下斑驳的光影,一阵风吹过,樱花飘落,落在苏璎珞和绿樱的身上,苏景深和阮清辰都看的有些愣住了。众人坐在靠水的围廊上,看着那水中自在游动的的鱼儿,琴声飘来。

阮清辰奇道:“可是采薇曲?!令弟竟是鼎鼎大名的扶柳公子!”苏景深淡笑:“正是。”“怪不得一名扶苏公子,一名扶柳公子,苏家真是人才辈出,可见气势强劲,还能蒸蒸日上。”苏璎珞也知扶柳公子大名,这几年来每年诗会的前十都有他,也进过第二,第三,但因为并未走仕途,为人也低调,认识他的人并不多。

坊间传唱的那些个诗作据闻谱曲的都是他,但并不能证实,如此看来,确是他所作。阮清辰甚至猜测,苏景深的诗作也有可能是苏景语代作的,毕竟苏景语周身散发的文人气质实在浓烈过苏景深很多。四人皆闭口不语,沉浸在这春日暖幽的美妙意境之中。

“苏大人,好巧好巧,这不曾相约,竟比相约还巧很多。”苏璎珞转头,只见一紫袍中年男子长身玉立,携一妙龄夫人及婢女和苏景深打招呼,虽不识,但苏大人认识的想必都是那达官贵人,遂一行人起身见礼。

苏景深道:“萧大人雅兴,竟也携家眷前来踏春。”那紫袍青年道:“夫人怀了身孕,定要来这故园走走。”苏景深道:“可喜可贺。想必诸位都是听到了舍弟的琴声闻声而至。”苏璎珞见那夫人圆圆脸,面白如玉,肤若凝脂,小腹微挺,满面春风,再一想这萧姓是国姓,可见这一对夫妇显贵异常。

这紫袍男子见阮清辰能得萧景深青眼,遂问道:“这位是?”苏景深介绍道:“这位是今年盂兰盆节诗会的轻尘公子,现下在国子监当差。”紫袍男子道:“洛珏不也是你的下属,你竟不带他来?”苏景深道:“也是刚好碰下轻尘携夫人来踏春。”

那男子道:“那你们继续玩,夫人有些乏了,我们就先走一步了。”苏景语弹完两曲,从厢房出来,苏景深摇头道:“景语,你可是错过大人物了,可惜可惜。”阮清辰问道:“头先那位可是哪位皇亲国戚?”

苏景深压低声音,“非也非也,是今上微服私访,旁边那位就是这苏州河走出来的柳夫人。”阮清辰道:“原来如此,没想到今上竟这般年轻,夫妻如此恩爱,无怪乎大夏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看来国运正隆啊!”

苏景深道:“清辰你可是时运高啊,今上最喜用夫妻恩爱之人,家和万事兴,你有好运走了。这圣上可不是人人都能得见的。”苏璎珞心想道,原来这圣上也就两眼睛一鼻子,和那平常人也没什么大不同嘛。

又想起那纸鸢买了都还没放,遂提议道:“绿樱,我们去放纸鸢吧。”一行人出了闻樱院,穿过垂花门,找到一片湖边的青青草地,见草地周围植了几棵柳树,苏璎珞将桌布铺在草地上请众人坐下,自己带着绿樱去放纸鸢,风虽大,奈何二人不得法,苏景语见状去帮她们,纸鸢倒一下就飞起来了。

苏景深吟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阮清辰道:“大人好志向,清辰祝大人一展宏图。”

惜春潮带雨晚来急(游记渡头)

苏景深见自家弟弟也在那边放起了纸鸢,心想,果真璎珞儿是人见人爱啊,这个弟弟平日就读读诗,写写字,画画花,抚抚琴,没事还去那寺庙听明心住持讲经,将那儿女之事一点不放在心上,现在总算是开窍了,心中欣喜莫名。

渐渐风越刮越大,天也阴起来,竟似要落雨的样子,苏璎珞三人了纸鸢往回走,绿樱叹气道:“哎,小姐,天公可真不作美,难得来一次,竟不能睡蒙古包,下次不知要何时了。”苏璎珞安慰她道:“下雨也好,这春夜春寒料峭的,我们等夏天来也是一样的,那时夜晚就热多了。”

五人上了苏家的大马车,不仅宽敞了许多还很舒适,阮家的车夫驾着马车跟在后面,其他游客也都渐渐出了园子准备回家去了。苏璎珞撩开窗帘,看向窗外,只见远山如黛,拢在一层水雾之中,她突然想起一首前朝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烟雨确实美如画,她又见那堤岸边的柳叶浸润了烟雨,颜色似乎更脆了。这春雨绵密如丝,飘飘摇摇,河中的船家划着小乌篷船也准备家去了,浆声四起,碧波荡漾,苏璎珞见到载他们的船家,那两只鸬鹚已经立在船舷边。

她心想,这阳光明媚有阳光明媚的好处,烟雨朦胧也有烟雨朦胧的好处。只听的苏景语吟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