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官居一品第83部分阅读(1 / 1)

作品:《官居一品


医都没治,还有谁能救”撸袖子的瞪眼道。

“医圣李时珍”害怕皮肉之苦,掌柜的赶紧招供道,撸袖子这才不瞪眼了,却听掌柜的又道:“当时他在陕西某地救灾,距离京师两千里”

呜呀呀怪叫一,醋钵大的拳头抡起来了,掌柜的赶紧高喊道:“但状元郎十天之内,打了个来回,将李医圣请了回来,然后药到病除,还捎带着把他身上的病治好了,让状元郎可以精力充沛的考上状元,皆大欢喜,完了哦不,是我的故事完了。”

众人却不信道:“区区十天,么能奔行四千里”

“外行了吧,知杨贵妃是如何吃上岭南的荔枝的么换马不换人,六百里加急吗”掌柜的唏嘘道:“状元郎以文弱之身,为娘子延医奔波十昼夜,有情有义,感天动地啊”

~~~~~~~~~~~~~~~~~~~~~~

才子佳人的故事,向来老百姓最爱,尤其是才子中状元的完美结局,更是让听者深深代入,久久无法自拔,以至于夜深了还不肯散去,非要等着状元公回来,瞻仰一下这位注定载入史册的文魁星。

但铁命马车径直进去院里,对翘首以盼的众人抱歉道:“状元郎在琼林宴上过量了,实在无法见大家,不过我家夫人有话吩咐下来,改日设宴回谢诸位,请务必赏光。”

众人本有失望,但听说状元郎会设宴请客,都十分的高兴,还想继续玩乐到通宵,店老板却赶人道:“状元公需要休息,都散了吧。”大伙只好乖乖回去。

状元真的醉了,烂醉如泥的躺在炕上,难受的一直抓胸口,这让一直等他回来的若菡又心疼又气恼道:“那些人也真是的,就不能斯文点么怎么学绿林好汉灌他呢”

柔娘轻声安慰道:“官场就这样,大人们让喝,爷不能不喝。况且爷要是没喝几杯就回来,可就太没面子了。”

“妹妹倒是挺懂,”若菡笑笑道:“快把醒酒汤端来。”

柔娘欲盖弥彰道:“都是在总督府学的。”便赶紧把温在锅里的陶罐取出来,舀一碗清亮亮的汤水,送到若菡手里。

若菡接过来,试一下温度,舀一勺吹吹气,和柔娘合力,喂到沈默嘴里。这专门向李时珍求来的醒酒汤真是神奇,还没喝完一碗,沈默的表情就不那么痛苦了,脸色也好看了一些。

觉着他能睡个安稳觉了,若菡便将碗递还给柔娘,小声道:“先去铺被子吧,我给他擦擦脸就回去。”

柔娘点点头,便悄悄掩门出去了。

若菡给沈默细心的擦了脸和脖子,想要给他脱下毡袜,把脚也擦一擦,却冷不防被他一把揽住腰肢,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趴在了他的怀里,若菡刚要惊呼,便被沈默稍显粗暴的吻住了嘴唇,惊呼声被呜呜阻在喉咙里,一吻就是足足的一刻钟。

直到沈默自己都快喘不过气时,才将自己的未婚妻放开。若菡更是被憋得一阵阵眩晕,嗔怪的锤他一下道:“才醒了酒便要作怪”

沈默却不理会,他紧紧按住若菡的肩膀,与她深情的凝视道:“我想说的是,我爱你。”

若菡一下子愣住了,跟了他这么长时间,从来只听他信誓旦旦说我会娶你的却从没听过我爱你这句话。其实她等这句话很久很久了,其实她真想告诉他,从被他紧紧绑在背上,跳入水中的那一刻,自己就已经无可救药的爱上他了从那天开始,无论是被人鸠占鹊巢,还是沈默吃了官司,被锦衣卫抓到京城,她都没有动摇过对这个值得信赖,可以依靠的男人的爱情。

漫漫长路走来,是她的坚定付出,生死相随,终于收获了对等的爱情,若菡,何其幸哉拙言,更是幸哉

第三四八章 分配

官居一品第三四八章分配

第二天。宿醉的进士们。用极大毅力爬起来。虽然庆典已经结束。但还有一些堪称磨的步骤要走。新科进士们撑着沉重无比且快裂开的脑壳。迈开沉重与虚浮相结合的步伐。去鸿寺学习为官的基本仪礼。接受皇帝赐予的朝服冠带进士宝册。也就是制服和学历文凭。

按照刚学的礼仪。到皇帝恩赏。面人是要上谢表的。这当然难不住他们。便由状元沈默代表新科进士上表谢恩。无非是用华丽丽的辞表达皇帝的感。然后表表决心。如此而已。

谢完了皇帝。再谢师。去孔庙行释菜礼。用为。菁为。枣栗为果。以谢至圣先师。通俗讲。就是给孔夫子“放下点菜”表示一下感谢。

这套礼节极为复杂。因为孔庙里不只有孔夫子。有配享的四圣十二哲。以及在东西内的六十二位先儒。所以除了跪“至圣孔子”的神位之外。还要依次跪“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以及老朱出去又请回来的“亚圣孟子”。还要把东西十二哲六十二儒的神位拜一遍。礼节各不相同。顺序更不能错。要不是李时珍的醒酒汤效果好。沈默肯定是要搞混了的。

拜祭完孔庙。终于到了最后一步。立进士题名碑。也就是工部给弄一个石碑。刻上本科所有人的名字在国子监的碑林里立起来。供后世瞻仰。这也是绝大多数进士青史留名的机会。

所以尽管已经累。但大家的精神都抖起兴冲冲来到孔庙隔壁的国子监。在一排排的题名碑的尽头。找到了属于他们的一块。

这白色大石的题名碑连带基座足有一丈高。饰以卷云纹的碑首上。刻着体大字“赐士题名记”六个大字。正面分两部分内容。上部为皇帝示。申明廷开科取士动机目的。伴随一系列溢美之词。正是严嵩当日传胪时所读下部则为本科四百进士名录。每一位进士的姓名籍贯。都按名次整齐的刻于。密密麻麻。大都近视的进士们眼神不好。围在碑前找自己的名字。脸几乎要贴上去。

沈默几个不这个热闹孙突然笑道:“这边上一个蒙着黄的是什么”“这个的请状元郎亲手开看。”一阵响亮的笑声中。新任太子太保衔工部尚书赵文华出在众人面前。

众进士赶紧施礼道:“部堂大人”

赵文华呵呵笑道:诸位朋友免礼。吉已到快快为你们的题名碑基吧。”众人便一人一掀土。将题名碑的基座象征性埋起来。一切做,。赵华又亲切的对沈默道:“状元公请和本官一起。揭开这个碑吧。”

沈默不敢托大道:“敬如从命。”便与赵文华两人一手揪住那黄布一角。在喧天的炮声中。一起扯下那幕布。露出里面的真面目。

只见一块样式与题名碑完全相同。材料却是汉白玉的大碑上面是两行瘦金楷书大字:“国朝二百载文运风云壮。休`六首无朕状元沈。”。左下方落着“嘉靖三十五年御笔亲题”。

诗有些直白。但更显珍贵。因为谁都可以看出。这是嘉靖帝亲自所作。没有经过大学士们润色。皇帝亲自为状元题诗立碑。绝对是古今华夏所未有之典。这份殊荣真可谓“千载之隆遇”啊

“状元郎。这可是我朝希旷之典啊。”众人还沉浸在震惊之中。赵文华先开口道贺道:“今往后。您就是我大明历代读书人的楷模了。”

一众进士这才回过来。都过来向他道贺。沈默已经听朱十三说了“祥瑞”一事。是以不觉着受宠若惊。只是面上仍要诚惶诚恐道:“陛下隆恩。微臣何以敢当就是把臣磨碾成面。也难以报答陛下这天高的厚的恩遇啊”一边说着。热泪早已夺眶而出。话说自从进京以来。他是演技涨。已经有从偶像派跃进到实力偶像派的趋势了。

在两块碑前做作一番。算是彻底走完了中进士后的冗长仪式。然后便是三天后去吏部参加朝考。进行分配了。

天。始终围绕在

各部官员潮水般散去。众进士心里都空落落。然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新”光环已经消失。剩下的就是一群还没有分配的普通进士。话说京中哪一个不是两榜出身自己还有什么可骄傲的便一个个夹起尾巴来。也不庆贺了。都准备回去好好休息一下。参加三日后的朝考。争取考个好成绩。能让分配时的名稍高一点。

与诸位同年道别。沈默钻进车厢道:“回去吧。”待马车行起来。他一抖袖子。从中落下一本请柬。打开一看。只见里面写道:“江南老友扫榻置酒。随时恭候状元郎大驾。”落款是“赵文华”。

这是方才分别时。赵文华在众目睽睽之下。双手递给他的。无可奈何之下。沈默只好笑纳。但肚子里已经把姓赵的祖宗问候一遍了。虽然自己在东南帮他们一把。可同样也把账册交给了皇帝。所以在朝中大人的眼中。他的态度是暧昧不明的。这也正是沈默想要的果。超越年龄的成熟和经验。让他无意加入朝争的任何一方。也不愿罪任何一方。因为他知道自己最大的优势在于年轻。就算进步神速。也不会威胁到八十岁的严阁老。还有快六十岁的徐阁老的。大家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啊。

在他看来。二位阁老也不大可能。会自己这种十年内指望不上的“小娃”的。而且说句托大的话。谁知到他二十年后回到什么的步为子孙计。也不会轻易开罪于他的。

所以他认为大家完全具备敬老爱幼相安无事的条件。正做着“看风起云涌。我自巍然不动”的美梦。讨厌至极的赵文华却当中给了他这份讨厌至极的请。真是。厌至极啊。

十分不爽的将请柬扔到一边。沈默寻思起自己今后的处境来。他是状元。与诸大陶大临两位三鼎甲。按例不论朝考成绩如何。都会入翰林院。成为清闲华贵的从六品修与正七品编修。根据张居正张修说。这个差事除修史编书外。就是观政。学习各部衙门如何执政。学习内阁如何处理公文。甚至会被派到各的“采风”。也就是公费旅游。其目的是让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们。做好从政的准备。然后等某京察之后。便可能外放的方为知府或直隶州的知州。或者充任乡会试考官。充各省提学等。总之从六七品一跃成为四品高官。完成华丽丽的转身。这个过程最短三年。最长十年都有可能。要看官员本身的年龄与能力。

一任满后。或者任一省巡抚。者由外入迁。则开坊后可到六部侍郎。所以翰林礼遇极隆。升迁很快。很可能十年可至巡抚侍郎。虽未必尽然。亦差不多。所以翰林院是个闲的蛋疼。却又人人向往的好的方。

现在他已经踏上条车道。金闪闪的未来就在眼前。完全不必为升钻营。要做的反是求稳。其实这也是当官的第一要诀。为的是防止爬越快。跌越惨。

所以换成是谁。都不愿掺和进朝廷党争去。以免把金铸的前程给弄毁了。

三天时间转眼过新科进士们一齐到吏部报道。参加由吏部左侍郎吴鹏主持的朝考。按说应由吏部书主持。但李忙于外察。无暇抽身。所以只能交由吴鹏代庖。

除了一甲三位进士已定。已经正式成为传说中的翰林外。其余诸位仍然需要过这道关。用一天时间考完之后。由吏部礼部都察院翰林院四部堂官共同阅出成绩。再汇总会试殿试成绩。最终的排名。只是这三次考试的成绩。在总成绩中相差是很悬殊的。殿试要占六成。会试与朝考各占成。所以最后的名次与殿试相差无几。尤其是第一等三十六位。一个都没有改变

第三四九章 冤家路窄

官居一品第三四九章冤家路窄

月底这天。吏部便在衙门外的粉墙上。悬挂起了新科进士的分配名单。加上三鼎一等。成绩共分四等。最末等的一百九十名发送地方各省级衙门观政。一县令或者同等品级有缺。省里便必须立刻分配不必像科贡官那样。捧了卵子过。兢兢业业。的送礼走关系。不然非的把板凳坐穿不可。

这铁打铜铸的七品前程。却是同科进士里最差的。虽然在地方上实惠多多。但要没有通天本事和天大的机缘。做到知府基本上就到头了。这对于还充满理想。没有丧失节操的新科进士来说。实在是很痛苦的。

第三等的一百七十名进士。则派到六部都院通政司等重要衙门观政。称为观政进士。也就是去端茶倒水。学着当差。等京察出缺后。随即补上。也有实在等不上缺的。外放地方当一方父母官。因为在京里混了几年。多少有些人脉。任官的地方大都比第四等的好。升迁也快。

无论第三等还是第四等。最不愿去的。就是王府官。因为一旦被派去。就将像他们的王爷一样。从此无人问津。完全没有前途。领着混吃等死。一辈子都不会挪地方。除非碰到燕王朱棣那样的猛人。或者兴王朱厚那样走狗屎运的福星。不然绝无咸鱼生的机会。

如果顺利留在京里。在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这些紧要衙门扎下根。经过数番官倾轧。大浪淘沙。如果没有被轧死。淘掉。大概十几年后就能坐上各部堂官的子。不比翰林出身的慢多少。只是没法再进一步。因为内阁的大门只对第一二等成绩的进士敞开

第二等三十六。选庶吉士。的进翰林院继续深造三年的机会。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钻研各种文史典籍。并学习如何处理政务。三年后“散馆”考试。成优异者留馆。授翰林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三鼎甲那样翰林。然后沿着他们走过的路前进。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的。

但与第三四等不同。庶吉士知县。是带缺出京的。不必在省里等缺。直接就任。对样背景的官员说知县任往只是一道考验。只要做的好。很快会的到升迁。或者调回京里。所以十分看重自己的名声。为官清廉。做事雷厉风行。只求尽快做出政绩扬名里外。所以的一号叫“老虎班”。至于沈默三个去吏个册。直接翰林院上就是。

四月初二。响晴薄日。沈默起了个大简单洗之后。吃早饭时对若道:“我今天去吏部文选司注册如果没有意外。下午就去翰林院报道了。”

若掩口笑道:“恭喜翰林老爷”

“却不是要向你炫耀。”沈默苦笑:“我是说咱们看来在北京长住了。你看是不是搬出客栈另找一处宅”

若笑道:“不翰林老爷操心。房子几天前已经找了几处。但您这个当家的不去看。一也没敢定下来。”

沈默笑道:“这日瞎忙活。等到了翰林院。整天闲的吃饭不用放盐。”说着你办事。我放心”道:“这事儿拍板就行。我肯定满意。”

若却摇头道:“不急于一时。还是等你有空一起去看吧。”

见若坚持。沈默自然不会再说么。用过早饭便在柔娘的服侍下换上状元冠服。接过官帽。便上马车去接了诸陶二人。一齐往吏部去了。

马车上。陶大临笑道:今天听会馆人说北京人用“富贵贫贱威武”形容六部。说吏部而户部富。兵部武而刑部威。礼部贫而工部贱。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沈默摇头笑道:“谬。如果户部富。怎么连京官的俸禄都发不下来如果工部贱。怎么严阁老的干儿亲儿子把持了正副部长。视禁脔”

诸大笑道:“确听说户部尚书整天被各部堂官追债。过年都不敢回家;而小阁老在工部。一个工程就能进账十多万两白银。可见应该是户部贱而工部富才。”

陶大临冷笑道:“不管是富还是贱。都是可耻。”

“这话没错。”沈默笑笑道:“可咱们私下说说就罢了。当着外人可千万不能流露。京城里鱼龙混杂。人鬼不

不句引来泼天大祸。”

陶大临一直很听沈默的。闻言扮个鬼脸道:“这我晓的。又不是三岁孩子了。”说着嘿嘿一笑道:“他还说。吏部四司是“喜怒哀乐”。”

“这个有点意思。”沈默笑道:都是怎么讲”

“吏部四大司。文考功稽勋验封。”陶临卖弄着刚听来的掌故道:“因文选司掌升迁除授之事。故曰喜司;考功司掌降革罚之事故怒司;稽勋司掌丁忧病之事。故曰哀司;验封司掌封赠荫袭之事。故乐司。”

“咱们要去的是文选司。”诸大笑道:“希望能遇上好事吧。”

进到吏部衙门。例先拜会堂官。次李默却在。他是堂堂天官。自然不会降尊贵出迎三人。只是让他们依足礼数觐见待三人行完礼。立在堂中后。李默又板着脸。拿吏部尚书的威严教育三人道:“你们中了三鼎甲。真可喜可贺。想必已经被人捧到云端上去了。本官现在却给你们泼泼冷水。以免诸位真把自己当成“储相”提前端起宰相的架子来。”

三人无比郁闷。心指望遇上好事呢。不料却要受这番折磨。

便听李默冷冷道:“有道是学而优则。你们寒窗苦读。从童生而秀才。由秀才而再到进士。朝廷取用你们的标准是文章学识。不管其他。但入仕以后呢就不看学问了。只看你们有没天良”

他这话看似同时对三说。但一双睛却死死盯着沈默道:“天良懂这两个字吗天理良知不遵这个的人。就算学问再高。也是个祸害。越是聪明。就越是祸国殃民。”又铁青着脸骂道:“若是仍旧不遵天理。不守良。一味的胡`乱语。与那些党狼狈为j。纵使天不罚你。我也要罚你”

这几乎是指着鼻子的痛骂。让默实在无法想象。会是出自堂堂部堂之口。他想象不出。这位大人对自己的深重怨念。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双方地位太殊。他只能忍耐并祷时间快快流。赶紧结束这段郁闷。谁知更郁闷的还在后头。只李默冷笑道:“你们肯定在想。暂且忍一忍。反正又不是这臭脸尚书的属官。那你们就错了。本官除了吏部尚书外。还是翰林学士”翰林学士就是翰林院院长。虽然没什么权力。但所有翰林的操评都掌于他一人之手而一份恶评足以让人前程尽毁。就是这样可怕。

看到三人于色变。默的意的冷笑道:“我知道你们三个是同乡同年同门。不光你们三个。还有二甲第一。第三以及另外两个。都进了翰林院。咱们丑话说在前头。若是们却只记的同乡私情。结党拉派。朋比为j。不念君恩。不要天良。出什么丢人的事。让你们身败名裂也只是易如反掌”

陶大临忍不住要反唇相讥。却被沈默一拉袖示意他压住火气。不要授人以柄。

李默见没有寻趁着。挥挥手道:“把我今天说的话都记在心里夹起你们的尾巴来。出吧”

从李默那出来。到文选司核对一下个人资料签名摁手印。便算是将自己卖与天家了。终于领到梦以求的翰林官服诸大和陶大临无论如何也笑不起来。本来高高兴兴来注册。结果被骂了个狗血喷头。换谁谁不恼火

被矛头所指的沈默却很淡然。还温言劝慰两个兄弟道:“这家伙是出名的嘴臭。会叫的不咬人。让他叫去吧。”经过那么多的事情。世间苦难喜悲他都深深会过了。一颗心早已经磨练的古井不波。根本不会为了别人的恶语相向动气。哪怕是足以让他从天堂坠到地狱的吏部尚书兼顶头的恶言。是如此。

他坚信。自己不会被击垮。更坚信。对方一定会被自己击败这就叫自信。哪怕是毫无根据的

分割

冲到第十八名啊肯定还有一章

第三五零章 修史

官居一品第三五零章修史

翰林院在东长安街。大门是向北开的。

沈默三个随便找了家饭馆凑合一餐午饭。等未时衙门上班。便来到翰林院门口。门兵丁出示了吏部具的堪合。畅无阻的进去了。

穿过三重门。进入头一进是署堂。为七开间的厅堂。堂中有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的分座。现在李默不在。便侍读侍讲二位学士理事。

侍读学士年近五十。叫袁炜。字懋中。慈溪人。侍讲学士稍微年轻点。四十出头的样子。叫李春芳。字子实。南直隶扬州人。前者是嘉靖十七年的探花。后者科晚一些。是嘉靖二十六年的状元翰林院里最不稀罕的就是高学历。

所以在两前辈甲面前。沈默三人从那方面讲。都生后辈。只有乖乖站着听训份儿。

但两位学士不李默那种一手遮天的牛人。自然会慢待三位新鼎甲。客客气气的请他们就坐上茶说话。

沈默没有因为李默的折辱失态。也没有因为两位学士的礼遇而飘然。他彬彬有礼道:“等晚学末进侥幸的中。实在是惶恐的很。二位师莫再行折杀了。”诸大也温文尔雅的笑道:“是的师傅。规矩不能乱。”陶大临也道:“我们站着吧。”二位学士不由暗赞:“都说这一科的鼎甲年少的志。却丝毫不见骄狂之色。实在是难的啊”大家都是三年才三的一甲出身。是以天然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李芳便温言道:“那就言归正传。给你们翰林院的差事。最重要的是经筵典礼。不过在天举行现不用忙。日常工作则是论文史修编辑校勘实录圣训本纪玉牒及其他书史。咱们所有的翰人都会分一块。比如说我这两年一直在修武宗实录。而袁学士也在校当今圣训这就是咱们的主要。”

袁炜接过话头道:“们会有相应差事的。不过因为咱们的差事关碍重大。只能由掌院士分配。所以这几天就不给你们安排差事了。还是等李大人统一安排吧。”

三人听说大部分翰林的差事。就是读书喝茶消磨时间。所以并不意外。规规矩矩上了天班舒舒服服捧着香茗看书。等到了下班时间。便与分在各部衙门的同年相聚会饮。谈天说的。讲一讲对北京城的见闻感受。诸如“中,珠玉锦绣。东城布帛粟。南城禽鱼花鸟。西城牛羊炭北城衣冠盗贼。”等等。这是一个外的人想要在京里生活必须要知道的。

当然大家的身份决定。每次聊最多的。还是各自衙门的门道掌故。这些原先还很单纯的进士渐渐知道原来官场上门道比四书五经可复杂多了。那些同样读圣贤书入仕的前辈也早已经忘了孔孟道德。而是想着法子的捞钱就连原本印象中最没有油水的六科都不能免俗。他们还代为概括一下道“吏官。户科饭。兵科纸。工科炭。刑科隶。礼科看”。精辟的点名一科的财路来源。在这种嬉笑怒骂。潜移默化中。九衙门的权势之浓淡。人情之冷热。便一一盘踞于胸中。对这些新晋员将来的为官处事。有莫大的用处。哪怕你是退自守的清官。也知道这些东西。不然被人卖了还的帮着数钱。

这种日子实在是赛活神仙。至少在没有厌倦以前是这样的。可谁想到仅仅三天过后。好日子就到头了

这日翰林学士李默下令。由新科鼎甲三人。校订元史限期六个月逾期记大过。载入档案

消息一传开。正在牛的一众前辈。用一种说是悲天悯人也好。幸灾乐祸也可的眼神。望着可怜的三个新人早听说掌院大人要整三个新来的。可这下手可狠了吧

按规矩。每次大一统后。新建立的朝代都会给被取代的朝代编修史书。所以洪武元年。朱元璋便下诏编修元史。这份由宋总裁的元代官修史书。经过两次修。共计二百一十卷。但前后历时仅三百三十一天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工了。

很显然。这是一次政治性很强的行动。因为元史修成也就意味着一个朝代的结束。从而打消元朝残余势力复国的幻想。巩固了明朝的统治根基。

但用不到

时间。记录一个复杂混乱的朝代。显然是太仓促了

而且因为赶期。这史书是由许史官同时开笔。使它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来就遭到学者们的非难

就资料而言。在长期战乱之后。史籍散失很多。一时难以征集。很难完备;已经收集到的资料。限于翻条件。也没有的到充分利用。甚至因为对随的随抄。缺乏统筹。以至于有大量的内容重复。前后记载矛盾。同一的名人名译名不统一。等等。

种种问题不胜枚举。以至于让后世许多想重修这套史书的官方及民间学者望而生畏。到现在仍是老样子。

翰林们都知道这些问题。所以一听说要让新来的三个修订元史。还的六个月内完工。第一反应便是还不如杀了他们三个呢

陶大临和诸大都是博学之人。自然也知道元史的问题。腿肚子一阵阵打转。只感觉的暗。但们向来以沈默的马首是瞻。所以并不着急说话。

沈默的反出乎所有人意料。他平静的接过掌院院士的谕令。竟然不慌不忙道:“遵命。”

陶诸两人没有当场发作。但回去的路。终于忍不住道:“拙言。你怎么能答应这事儿呢你又不是不知道。这个活儿太困难了。就是把全院的人调集起来。半年也完不成。更别提咱们三个了”

“人做。天在看。”沈默突然压低声音道。

“你是说”两人都聪明绝。闻言知其:“下在关注着我们”

沈默,点头道:“锦衣卫无处不在。皇帝连我中午吃的什么都知道。怎么会漏掉我们现的处境”

“那你的意思是”两人恍然道:“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其筋骨。”沈默笑道:“这不挺明白么”

两人登时转忧为喜。心说既然是陛下的考验。那可不能懈怠。便跟沈默约定。每天早去晚各一个时辰。以争取尽可能多的完成任务。

沈默笑着答应下来。把他俩送回家去。

两人并不知道。因为李默的缘故。锦衣卫并不会及时上报翰林院的情况。所以除非嘉靖帝问。否则永远不会知道他们仨的境况。

对于忙于修炼的嘉帝。还能不记的自己这个沈六首。沈默还真没把握。他对两人这样说。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作为三个人的主心骨。他时刻保持乐观。怕是目观。才能让这个小团队不至于被失望和失败的情绪所笼罩。

不过他也不是坐以待毙之人。心反复推敲着京里的形势。积极寻找战胜李默的突破口。只是一直还没找到罢了。

第二天翰林院一开门。三人便带着干粮和水。一头扎进文料库中的元蒙档案文献库房。当打开那扇许久未有人问津的房门。沈默环视四周。只见屋外加盖的参天大树遮挡住了阳。库房里昏暗而朦胧。几乎占满了整个屋子的书架红漆斑驳。架上的册卷轴大都古旧发黄。让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历史与沧桑的气息。

望着浩如烟海的档。陶大临忍不住呻吟一声道:“妈呀。这么多。半年时间看都看不过来吧”立国一百七十年来。蒙元时期的资料典籍文献源源不断流入这间库房。尤其是成祖六次北伐。缴获了大量的蒙元史料。但因为元史已经二修成。来不及引用。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编篡人不懂蒙文。考定的功夫也不足。以至于一直没有将这些珍贵史料用进史书中。

“今后的半年。我们就投身这故纸堆里。看看能不能理出个头绪来”翰林院修沈默如是道

分割

第三章。始终是出来了修元史这个情节。是为沈默的兄弟们准备的。因为这是很重要的一项功绩。而沈默呢。证明自己是个翰林之后。下一章就的干别的去了。

第三五一章 王世贞

第三五一章王世贞

每日修史之外沈默的心里还挂念着另外一件极重要的事情上月中状元的后一天,他便写了奏章,恳请陛下赦免老师沈炼,到现在已经快半个月了,据说陛下已经恩准,但到现在也没有得到个准信儿,怎能不让他牵肠挂肚

但他初来乍到,也没处去打听,原先还有个朱十三可以问问,但那家伙出京公干,至今没有露面,一时也指望不上。没有办法,只好去找同为翰林的张居正,请他帮着打听打听。

张居正对他在殿试上改弦更张,颇有些气愤,所以沈默来了翰林院多日,也没有来见他。但一码归一码,对于沈炼的义举他还是由衷佩服的,所以虽然依旧不给沈默好脸色,却也答应帮着打听。

过几日,传过信来,说陛下已经写了条子,命赦免沈炼,现在内阁讨论,是将其削籍为民还是官复原职。严阁老虽然没有明说,但暗示不能将其留在京里。

“这就意味着,”张居正沉声道:“严阁老放弃对令师的追究了,所以徐阁老的意思是,将令师调到外地为官”说着叹口气道:“只是官员的任免大权,现在集于李默一人之手,具体怎么样,还得等吏部叙了再说。”

“这样啊”沈默的色难看起来,他有不祥的预感,那位吏部尚书不会秉公办事的。

张居正也有同样的担忧:“时言这个人,量小狭隘,睚眦必报,据说因为令师的事情,和陆都督闹得很不愉快,只怕有些麻烦。”

“得想想办法默闷声道:“但他对我感观极差,我若出面只能适得其反。”

张居正想了一会儿道:“李默有一多年至交叫王”

“可原来我们浙江地巡抚”沈默问道。

“不错。他现在是右副都御使兼兵部侍。”张居正道:“算是李默地最大支持者吧。”

“你能找他帮”沈默惊喜道:“那可就太棒了。”

“我哪有那本事居正苦笑道:“人家位高权重。哪会理会咱们这些小翰林不过他地公子也在翰林院。我可以带你去求求他帮忙。”

~~~~~~~~~~~~~~~~~~~~~~~

张居正所说地人叫王世贞人可不得了。据张居正说无论任何人。只要得到他地称赞。就会声名鹊起;任何字画古董。只要他说好。大家就认定是真好。却是徐渭那样地大才子。素有南徐北王之称。可以算是北派文坛领袖会影响力极大。

如果这个人能帮忙,沈默觉着问题就不大了。便备齐礼物,跟着张居正,直奔王大才子读书的香山别墅

最终在山中一大片苍松翠柏之中,找到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院内土墙茅舍,小门纸窗,原汁原味,没有任何装饰满院俱是郁郁葱葱的松柏,与院子的树木勾枝挂叶,遥相呼应。

院里没有下人,张居正推开柴扉,沿着长满青草的小径沈默走到院子里,就见门楣上挂着一个匾额书蜗居两个古拙的大字,颇有些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风范。沈默不由暗笑道:这都什么年代了,这位大才子还玩名士范儿

“有客到主人何在”立在院中,张居正戏谑笑道。

“进来吧,门没关。”里面响起一个悦耳的声音。

“他架子不小,”张居正小声提醒道:“人也傲气,你得拿出点本事来,才能跟你好好说话。”

沈默点点头,便跟他进去茅屋,便见一个与张居正年纪相仿,长相也不分伯仲的男子,披衣坐在窗前,正在伏案写着什么。两人进来,他也不抬头,只是口中道:“水在缸里,要和自己烧,不渴就先坐会。”

张居正苦笑着示意沈默坐下,等王世贞忙完了再说。沈默只好坐下端详这位才子,不说别的,单看人家那唇红齿白、风流倜傥的卖相,就比冬烘先生似的徐文长强多了。所以沈默对徐渭能一举占领北京文坛,不抱任何希望。

两人看了好久,王世贞才搁下笔,抬头笑道:“张太岳,沈拙言,两位联袂而至,陋室蓬荜生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