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官居一品第36部分阅读(1 / 1)

作品:《官居一品


“太快了,没看清楚就完事儿了。”

“站着说话不腰疼。”沈默笑骂一声,转身下楼去了。

到楼下时,便见火堆边的那个女子似乎动了动。他这才打量一下那女子,便见她的衣衫被树枝荆棘撕扯得七零八碎,裸露的小腿上也伤痕累累,虽然脸上沾满污垢,手脚不停的颤,但看得出是个体态姣好的女子。

“谁有老酒,给她喂一碗。”沈默吩咐道,见沈安自告奋勇,沈默虚踢他一脚道:“去收拾桌子。”沈安小声嘟囔一句,乖乖过去将公子的日记和几页心得细细归拢起来,收拾到竹筒里。

便有个亲兵从酒囊里倒出一碗老酒,在火堆上热了,翘开那女子的牙关灌了下去。不一会儿,她的鼻翼好像开始喘气了,脸色也有点泛红,只是还没有完全醒过来。

沈默便不再管她,问进来的铁柱道:“是倭寇吗”

铁柱沉声道:“是,还有个没死的招认说,他们是劫掠慈溪的倭寇,人数有上千呢。”看一眼那火堆边的女子,他压低声音道:“这个女的从他们抓获俘虏里跑出来,他们五个追了十几里到了这儿。”

沈默点点头,轻声问道:“最近的官军在哪里守将是谁”

便有专门给他背地图的亲兵,迅速查看一遍道:“回大人的话,是新任宁绍台参将戚大人的部队。”

“戚继光”沈默轻声喃喃道:“如果是他的话,应该就在附近了放飞天火,看看有没有回应。”苦命的铁柱便再一次出去。

这时沈默听到嘤咛一声,便把视线投到那女子身上。

-分割---

虽然晚了,但我还是要说,我要再写一章

第一六八章 龙山卫

般来讲,人醒过来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茫然望着四周的声音道:

但这个女子不一般,她只是嘤咛一声,便紧紧蜷起身子,双手抱着膝盖,既不抬头也不说话。

“不要害怕。”沈默想了想,很俗烂的问一句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女子身子微微颤抖几下,却仍然一声不吭。

一个站在她身边的亲兵愠怒道:“问你话呢,听到了没有”在这些纯朴农民出身的亲兵心中,给他们饭吃,给他们钱花,陪他们一起吃苦的沈大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有问不答也不行。

谁知那女子单薄的身躯突然纵起,扑向那亲兵闪亮的刀锋。

变故骤起之下,那亲兵一下子懵了。

眼看就要血溅当场,沈默暴喝一声道:“松手”那亲兵想也不想,立刻照做。

只听当啷一声,刀落在地上,那女子扑了个空,却抱着那亲兵的手,狠狠咬了下去。

那亲兵哎哟一声痛呼,竟然甩脱不掉她,正在他恼羞成怒,想要一拳结果这女子时。不知什么时候回来的何心隐,已经站在他的面前。

只见何大侠左手拎个可怕地头颅。右手一探已疾速抓住女子地衣领。像拎一只小鸡一样提将过来。

那女子一边挣扎。一边杀啊死啊地嘶骂不休。何心隐听得心烦。手上一紧。那女子登时说不出话来。

望着一半是魔鬼一半是菩萨地沈大侠。沈默除了苦笑还真找不到别地表情。他指指那人头道:“我这不计斩之功。”

何心隐差点被气晕。翻翻白眼道:“看型。”

沈默一看是个头。便笑道:“早知道是倭寇了。铁柱抓了个活地。”

何心隐一听。便甩手将那人头丢进火堆里。擦一擦手上地鲜血。说一声:“这孩子魇着了。别跟她一般见识。”便站到一边凉快去了。

这时铁柱从外面跑进来,兴冲冲的嚷嚷道:“大人啊,好家伙,咱们一升天火,引起了三道焰火的回应。”说着掰指头数算道:“红蓝,红绿,还有红白色。”

那个背地图的亲兵很快告诉沈默道:“是徐副使、卢参戎和戚参戎。”

沈默不由笑道:“这下热闹了。咱们也过去吧。”随着大人的一声令下,亲卫们开始忙活起来,一部分忙着收拾行装,一部分从行囊中倒出些黑豆去喂马半夜里扰马清梦,让人家起来下牛马力,当然要给些好吃的补偿一下了。

等收拾的差不多了,铁柱问道:“大人,这姑娘怎么办”

“你说怎么办”沈默白他一眼道:“不怕何大侠把你洞穿了,就把她丢下吧。”

铁柱讨了个没趣,只好命人将这麻烦抬出去绑在马上。谁知亲兵一靠近,那姑娘便如受惊的小兽一般又撕又咬,让人头疼不已。

沈默看看何心隐,何大侠便面无表情的过去,轻抚一下那姑娘地头顶一掌将其击昏过去。

众人皆骇然,心说大侠的耐性果然极其有限。

将那女子用一床被褥裹得严严实实,再用绳子捆在一批驮货的马背上,一队人马便快速往东北方向行去。

行出数里地,便遇上前来接应的斥候,跟着斥候再走一段,到天蒙蒙亮时,终于抵达了几只军队聚集地龙山卫。

徐东望、卢镗和戚继光三位,帅麾下军官出迎巡察大人虽然这位大人没品没级,但这几个月来在浙江,尤其是在战区,他的名字已经是尽人皆知了。大家对沈默能不怕危险,亲临每一处前线调研,都佩服地紧而且看巡察使大人的架势,显然是在完成一项重要的使命,说不得是给陛下打小报告,所以将领们更是提起精神,好生应付着这位大人。

别人越是敬着,沈默就越不托大,他远远就跳下马,快步拱手走过去道:“哎呀呀,徐大人和二位将军,真是折杀下官了。”他们三个都不是初识,在巡视浙江的过程中,沈默见过徐东望和卢镗,至于戚继光更是在绍兴时就见过。

此时在战场上重逢,大伙都十分高兴,放声说笑着便进了军营。

一进去主将大帐,这里面地位最高的徐东望便笑道:“肚子饿了,咱们还是边吃边谈吧。”说着对戚继光笑道:“我说元敬啊,我们三个连夜赶来,你这个地主是不是该意思意思啊”

戚继光闻言爽朗笑道:“若是大

才准备,岂是俺们山东汉子的待客之道”说着双亲兵将大碗大碗地菜肴端上来,不一会儿就摆满了一桌子。

就这样,他还有些歉意的笑道:“军营之中也没啥稀罕玩意,只能弄些山里地野味糊弄诸位了。”

沈默数了数,足有十二个盘子之多且那盘子比他日常所见的要大上一倍,里面地菜肴堆得跟小山似的,听戚将军介绍,有烤野兔、炖山鸡、炸斑鸠、煮鹿筋,等等等等菜肴以油腻居多,很得徐卢二人地欢心,但并不合沈默的胃口。不过不要紧,因为他面前摆得是山菜炒,木耳炒鸡蛋,以及几样绍兴菜,可见戚将军是多么细心。

四人先闷头吃一通,待祭了五脏庙,腹中感到暖暖了,便开始谈论军情准确的说,是徐、卢、戚三人谈论,因为沈默严守自己的职权,只听不说,绝不掺和

谁也不愿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尤其是内行们在谈话时,一个外行最应该做的就是闭紧嘴巴好好听,只可惜许多人都不懂这个道理,也就稀里糊涂得罪了更多的多人。

但沈默明白,这也是他比一般御史要招人待见的原因。

其实沈默也不算外行了,因为他本来就有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又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战场观摩,已经摸到了一些战争的门道,至少现在听三位将军说话就不是看热闹,而是看门道了。

三人讨论的焦点,是到哪里截击倭寇徐副使认为应该在西面的雁门岭一带设伏,戚继光则坚持应该在东南的高家楼一代,而卢镗迟迟没有表态。

因为是预判倭寇的下一步动作,所以谁也没法说服对方,最后快要崩了时,卢镗终于说了句公道话道:“那就都设伏吧。”两人刚要说你这主意可真馊啊。却听卢又到道:“我在你们的中点埋伏,哪边有了敌情,我便从后面包抄,尾相击,必能取胜。”虽然是和稀泥,但也是比较有水平的稀泥了,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只能将就了。

像这样让人无奈的军事会议,沈默已经不止一次遇到,这几乎是一个困扰抗倭军队挥的痼疾了。之所以造成这种谁也不服谁的局面,绝对是权责不明所致比如说徐东望是浙江兵备副使,按理说一省的军务他都能管一管。可朝廷从来没有明文规定,兵备副使可以节制一省武将,所以戚继光虽然平时顺着敬着他,可一到了军机大事上,就理直气壮的和他顶起牛来。

这种拧巴在这种高级将领还不要紧,因为他们都是统兵万千的大将,还能分得清轻重缓急,最终也总是会拿出一个协调各方意见的方案比如卢提出来的这个。

反倒是在中下层军官身上体现时,其危害最为巨大。如说各府的备倭把总,是在各卫所指挥使中考选产生的,却与指挥使仍是平级。这样一旦倭寇来袭,备倭把总不能约束指挥,指挥也肯乖乖受其调遣,甚至连谁为后殿,谁为左右前后奇正之兵,谁为旗牌监督都会吵个不休,以至于贻误战机,导致失败。

沈默正在出神,却听戚继光在边上问道:“沈大人是愿意和徐大人同去,还是与末将,抑或是卢将军”沈默喜欢在战场上近距离观战的名声已经传遍浙江,是以戚继光问都不问你去不去之类的傻问题。

沈默呵呵一笑道:“让我掷枚钱币。”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西洋金币那也是人家送给他的战利品只见他念念有词几句,朝地下一扔,一看是字,便对戚继光歉意的笑笑道:“给戚大人添麻烦了。”

其实他耍了个小把戏,那就是故意不说正面反面各代表什么,这样无论什么结果,他都可以在不损徐副使面子的前提下,跟着戚继光走人。

因为他要亲眼看一看,这位日后的抗倭第一名将,到底是什么素质。

可千万别因为自己到了这个世界,而岔了种啊

----分割

第三章,月票啊

第一六九章 箭术很重要

然决定分头行动,那饭也就不吃了,戚继光命人将动的菜肴赏赐将士,一个时辰后,便率先拔营出了。

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沈默心中难免激动一路走来,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明军大部队主动出击这样说有些对不起丁家父子和红头军,但那种小规模的突击队,实在无法代表天下第一大国的地位。

“这得有五千人了吧”与戚继光并骑而行,沈默轻声问道。

“五千三百一十七。”戚继光精确的报出数字道:“是末将辖区内所有可抽调的兵力了。”

沈默兴奋的搓搓手道:“我还从没见过咱们与倭寇野战呢。”

戚继光沉默片刻,终于轻声道:“末将也没有。”

沈默心里这个汗啊,只好笑道:“有道是一通百通,将军身经百战,区区野战定然不在话下。”

谁知戚继光闷声接着道:“这是末将第一次指挥战斗。”

沈默必须紧紧抓住马缰,才能让自己保持坐姿,使劲咽口吐沫道:“将军好像已经是正三品武将了。”言外之意,您老人家是怎么升上去的

戚继光羞赧道:“末将是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十一岁那年家父逝世,我就成了四品官。”

沈默瞪大眼睛打量着他。心说乖乖啊。天生地高干啊

又听戚继光接着道:“后来末将十八岁正式接任。在登州卫任指挥佥事三年;在蓟镇戍边三年。又回山东升任署都指挥佥事。负责沿海三营二十四卫。直到今年初调来浙江。任都司佥书。上月俞将军升任副总兵后。末将就接任了他地宁绍台参将一职。”说着两手一摊道:“按也知道怎么回事儿。整整十年了。愣是一仗也没打过。”

沈默偷偷擦汗。笑着安慰道:“那个有些天才。是无师自通地。我看戚将军你就像。”

哪知戚继光竟然认真地点点头道:“末将也这么觉着。”

事实证明。戚将军没有吹牛。虽然是第一次指挥战斗。但是他对斥候地安排。对行军节奏地把握都恰到好处。使部队在一种松紧适度地状态下前进。同时又对周围二十里内地情形了若指掌。

沈默问他是怎么做到的戚继光笑笑道:“在一天以前,末将便已经把各种各种条件和可能生的情况反复斟酌过了。”见他十分有兴趣,戚继光也不隐瞒,便一五一十的讲给沈默听。

除了地形、天气、士气这些为将必须考虑的因素外,那些看起来很细微的小事,也在他地思考范围以内,例如士兵的饮食、武器装备的状况等,这些在戚继光看来,都是可以影响胜负的因素他甚至还为火器规定了一个保险系数,有多少不能着火,又有多少虽能着火而不能给敌人以损害。在临战前,便已经绞尽脑汁,以期准确地判断形势。

沈默听了不由大为赞服道:“那么说这一仗已经都在将军的掌握之中了”

“恰恰相反。”戚继光摇摇头道:“不瞒大人说,末将心里没底。”

“这是为何”

“末将到任还不满一月,对手下官兵实在是谈不上熟悉。”戚继光叹口气道:“其实他们也都是守过宁波和台州的老兵了,让他们守城是一点也没问题,可野战能打成什么样,末将是一点也没底。”说着蜷起手指道:“如果他们能表现出平日训练的三成,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要是能挥出一半,就可以横扫倭寇了。”

说着说着,两人便从当前的战场,谈到了目前的战局目前东南的形势是,经过最初地措手不及后,大明军民已经渐渐适应了残酷的局面,沿海城市全民皆兵、内地城市也警惕十足,自从九月起,再没有生过府县城池被攻破的惨剧。

但这并不值得夸耀,因为官军的龟缩防御,并没有使敌人地气焰减小,反而让倭寇根本不把明军放在眼里,既然无法拿下城市,他们便将滛威泄在城外乡村上,君不见江南水乡如画,今已成残垣断壁,一片萧索矣。

事实上,现在倭寇的人数不减反增,仅仅盘踞在浙江沿海地,便有两三万人之多,而且因为官兵不敢出城应战,倭寇深入内地的范围越来越深,危害也越来越大。

在面见张部堂时,沈默便直言不讳的提出这个问题,但张经只是笑着对他道:“且忍上它一阵子,你再看它能否嚣张。”

戚继光

深表忧虑,但凭着他细心的观察,还是对张经有信心沈默说:“张部堂久经沙场,老成持重,定然对战局有着更深远的部署,我们还是耐性等待吧。”

这时候到了伏击地高家楼一代,沈默便知趣的打住话头,让戚继光专心指挥。

未时左右,斥候飞驰来报,倭寇果然出现了

我地判断是不会有错的戚继光紧紧攥住拳头,无声地对自己道。

既然敌人如预料中出现了,在戚将军看来,胜利便已经触手可及了因为他已经预先观察了地形、进行了布置谋划、甚至连攻击队形都为手下编排好,剩下的便是冲下去,打敌人个措手不及,将胜利攥在手中了。

当然这最后一步,戚将军是爱莫能助了,他好歹也是个三品高官,不可能亲自拿着刀下去打架,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手下这群官兵身上。

希望不会给我出丑啊戚继光暗暗祷告道。

半个时辰后,倭寇果真出现在眼前地山道上,戚继光狠狠一挥手中令旗,巨石隆隆而下,霎时间将倭寇的队伍裁为两段。

“杀”他刷得抽出战刀,狠狠向前一指道。登时伏兵四起,官兵们叫嚷着朝倭寇杀了过去。

就在戚将军刚要松口气的时候,慌乱的敌群之中,忽然杀出几个红衣黄盖、手提倭刀的倭寇,如疯虎一般朝明军猛扑过去,转眼便连杀数人,周围的明军根本不敢招架,竟然转身就跑

大明军队果然不同凡响,一人失利,万人奔溃。别说攻击了,就连逃命顾不上。

前军溃败,中军也立刻跟着动摇起来,就连铁柱也拉着沈默的衣袖,小声道:“大人快走,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沈默恼火的瞪他一眼,指一指不远处的戚继光道:“主将都没退,你慌个什么”他站在山坡之上,俯瞰着眼前滑稽的一幕,人数占优势的明军抱头鼠窜,人数居劣势的倭寇却在后面穷追不舍,肆无忌惮,看来败局已定,神仙难救了。

但他清楚记得后世对戚继光有一句评价,曰生平未尝一败,既然这么说,那就让我擦亮眼睛,看看你怎么力挽狂澜吧

其实戚继光已经快气疯了,他简直想活剐了这些不中用的部下,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竟然还能一触即溃

但此刻不是泄的时候,他强迫自己迅速冷静下来,命亲兵将他的铁胎强弓取来只见他凝聚全身的力道,将一张硬弓拉得如满月一般,怒火熊熊的双目紧盯着当先一个红衣黄盖的倭寇我戚继光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第一次出鞘,绝对不能接受失败绝不

只听嗡地一声,弓弦响处,一道黑色的流星直射那倭寇的头颅,那倭寇甚至没有反应过来,便被直挺挺的射倒在地。

戚继光伸手又抽出第二支箭,毫不迟疑的射了出去,又一个红衣黄盖的倭寇应声倒地。

那几个红衣黄盖的家伙吓坏了,想不到自以为很拉风的装束,竟然成了对方瞄准的好帮手,正当他们四处张望时,又一支利箭射来,有一个红衣黄盖的家伙被射倒在地,锋利的倭刀还划伤了身边同伴。

这下彻底吓破了浪人们的胆,他们纷纷摘掉黄色的斗笠,脱下红色的袍子,仅穿着白色的丁字裤衩,撒丫子往后跑去。

一见最厉害的日本浪人都跑了,倭寇们面面相觑,裹足不前。

在戚继光的破天三箭之下,奇迹终于生了,只见那些原本鸟兽四散的官军,竟然转过身来,重新向倭寇冲去。

倭寇们一看,得了,我们也跑吧。

刹那之间,双方攻守易位,官军追着倭寇的开始撵起来。

戚继光再也不敢托大,铁青着脸亲自率军追击。

追出二里地之后,卢镗的军队也赶到了,两帮人便合在一起,朝着倭寇展开了追击。

沈默虽然也跟着追出去,但已经没了最初时的兴奋,他得出一个结论想靠这帮兵油子消灭倭寇,那是不可能的。

-分割--

第一章,有点晚,我尽量再码两章哈

第一七零章 请记住,他们是神奇二人组

官居一品第一七零章请记住。他们是神奇二人组

于后来的战事。沈默是这样记的:“二位参,共。后遇伏。卢部败走。戚部虽未败绩。然亦裹足不进。敌旋脱。“

其实他这是笔下留情了。因为当时遇上的只是叶麻子的接应部队。统共没有二百人只掩杀过去。明明可以将其一锅端了。然而堂堂大明军队。竟然一逃一停。不敢再追了。

这真是不可思议到了极点。他拦住一个掉头往回走士兵。问他为什么不追了。那位士兵倒是个实在人。大大咧咧道:“少年都是这样的。反正他们还是会回来的。赶跑了就行了。犯不着拼命去追。”

边上的何心隐气炸了肺。怒目视道:“呔是都像你们这般。我大明什么时候能灭倭寇”

那兵士看猴一样端详着何心隐。摇摇头道:“这倭寇从太祖年间就有。就像菜一样。割一生一茬。怎么可能剿净呢”

沈默默然了。他骑在马上半天回过神来。直到见一脸失落的戚继光从远处回来。两个年轻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目光中看到了深深的失望。

“怎么办”良久。继光迷茫问道。

“另起炉灶自己练”沈默斩钉截铁道:“这几个月来。我走遍了全浙。见识过许多可歌泣的作战。那些仓猝集合起来的乡勇。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都能拼死杀敌。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既然有那么多的热血男儿。我大明没道理组建不出一支铁血雄师”

沈默这话让戚继光眼前一亮。他登时一扫满心的阴。双掌一击道:“对呀既然这些人已无可救药。那就放弃他们重新建一支新军。从头练起”说完沈默一拱手道:“大人。请为继光指点迷津”

沈默也展颜一笑道:“咱们还是回去静下心来。共同参详一番吧。”

“大善”戚继光动的点点。伸手向前道:“大人请。”

“戚将军请”沈哈哈笑道。

两人便并骑往龙山卫方向去了连手下的军队都不管了。

回到龙山卫之后。个同样满腔热血。同样充满抱负。同样对军队情况有着深刻认识。同样底蕴深厚的年轻人。便在后山的一个僻静小院里住下了。

他们先讨论出一个研究方法从目前军队现状开始。将其存在的问题一条一条的列出来。然后再摸解决之道最后再研究其可性。这样有条不紊。不会离题太远。助于节约脑汁。

于是二位青年才俊。在这十一月的深冬里。在这龙山卫的深山里。开始里展开了一场日持久的大研讨。

他们对坐在炕头上。先一个对军队的现状进行批判。另一个持笔记录;然后当批判者词穷之后。两人便调换角色由另一人展开批判。如是周而复始。循环不觉。

他俩谁也没想到。本以为最简单的挑毛病环节。竟然用了整整一天时间。看着贴满整整一面墙的控诉状。戚继光眼神有些呆滞的问道:“还有吗”

“肯定是还有的不过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沈双手揉着太阳道:

“我看还是算了吧。如果能将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你就可以带着这支部队统一全球了。”

“全球是哪里”戚继光奇怪的道。

“当我说胡话吧。沈默拍拍额头道。

两人没白没黑的讨论研究。都不知道今夕何夕了。说几句胡话很正常。戚继光便放过他望着那面墙壁沉声道:“能解决其中一成。那日的战斗便定然可以取胜能解决两成。就可以和倭寇正面作战;能解决三成。就可将倭寇赶下。平定东南之乱;能解决四成。北方俺答也不在话下。我大明边境就平定矣;能解决一半的话”说着深吸口气道:“纵横天下谁敌手太祖雄风复矣”

“能解决六成呢沈默笑问道。

“呵呵。”戚继光摇头笑道:“有些问题是没法决的。”

“我们尽力去做吧”沈默颔首道:“就像你说多解决一分。胜算就大一倍。”

“嗯”戚继光郑重点头道:“能解决的都要解决”

昏天黑的睡一觉之,。重新精神抖的两个年轻。又开始研究解决之道。比如说这种军队没有经过练。那就加强训练;不听上官节制。那就严格军法;没有作战能力。那就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训练。将领和士兵不合那就命军官以身作则。不许欺压士兵。士兵冗杂不堪那就严格募。将年龄的域等因素统统考虑进去。

至于战时不服从命令。不听从指挥。士兵间相互间没有任何配合可言。且身上几乎没有盔甲。手中没有像样武器。更不要提杀敌的武艺。且行不带干粮。驻军不垒营墙等等。两人也挖空心思。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只求解决问题。不问实际与否。

事实证明。找出路要比挑毛病困难多了。两人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穷尽智慧。呕心沥血。不知道用了多长时间。才把最后一条解决的方法列出啦。

这时再看看对方。默见到了一个满脸都是胡子的野人。戚继光见到了一个须发凌乱的落书生。不由对视着放声大笑。心中却快意极了。仿佛大明军队的问题。就要在他俩手中迎刃而解一以至于许多年后。两人都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头了。还将这件事许为“当年快事之首”。能清晰的当时的每一个场景。

他俩都是理想者与现实者的混合体。当然知道完全解决是不可能的。其中有很多法子不实际至少目前无法完成。必须加以删除。不过在进行最后一步之前。大家还是先休息一下吧。

沈默洗了个澡。让沈安给收拾一下仪容。再问问外面的情形。百无聊赖的小书童告诉他。还有十天就腊月了。

“原来已经过去八了。”望着镜子里重新恢复清爽的自己。沈默轻声道:“有什么重事情吗”

“没什么大事。”沈安笑道:“除了前天就给您的总督来信。再就是那女的醒了。”

“什么女的”沈默奇怪问道。

“就是那回在庙里时。何大侠救的那位啊。”安瞪大眼睛道:“这回是真醒了。不疯了。就是关在屋里整天不出来”

沈默不在意的笑道:“这个家伙。老婆头汉子。就是喜欢传播小道消息。”说着起身舒缓一下筋骨。轻声问道:“醒了怎么还不走”

安撇撇嘴道:“何大侠护着她。谁也不敢问。啥都不知道。”

沈默便不再问。让沈安出去玩去。说自己要歪一会儿。

待沈安走后。他又那封张经给的亲笔信拿出来。这封信主要有三个内容。一是热情洋溢的表扬。表扬他不怕危险。不怕辛苦。亲临抗倭第一线。虽然是废话。但了三分之二篇幅。

二是言辞恳切的邀请。邀请他于腊月初八去杭州吃腊八粥;三是一个小小的请求。请他延期给皇帝呈送告。至少要吃腊八粥再说。

这封信他已经看了八遍。当然不是因为总督来信受宠若惊。就连皇帝的圣旨他才看了三就扔一边了。

之所以会反复的看。是因为这封信实在太不寻常了言辞过于亲热。请求也太过直白在杭州右卫见过这位张总。那是相当有官威的一位大员。虽然自己还算可以。但那居高临下的气势。让沈默明白无误的感觉到。他张经就是东南的大佬。且唯一

这样的大佬写出这样的一封信。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被人挤兑的方寸乱了沈默很清楚自己在皇帝心中无足轻重。这位总督竟然要求到他的头上。不是“病急乱投医”又是什么

想着想着脑子便有些发木。只好把信往边上一搁。咂咂嘴道:“算了。不想了。等去了杭自然就明白了。”说完便倒头大睡起来。

睡一大觉。重新恢精力的沈戚二。坐回到那堆满稿纸的房间里。开始了最痛苦的一将那些不切实际。短期内无法实现的构思摘出来。

要知道每一条构思。都是两人心血凝集而成。而且往往那些看似不切实际的。与现实抵触的。才是真正智慧的体现。甚至是医治这个帝国的苦口良药。

每删一条。戚继光的眉头就一阵阵颤动。一遍遍问他道:“能不能不啊”

沈默摇摇头。却又对他道:“这不是删除。只是暂时搁置起来。等将来时机成熟。我们一:条将其变为现实。”

“会有那么一天吗”戚继光满眼向往的问道。

“会的。一定会。”沈默给他一个自信的笑容道:“我们还年轻。可以用一辈子去实现。”

分割

嗯。历史也是要慢改变的。不沈默的意义何在月票啊

第一七一章 沈默的抱负

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真正成熟的人,是不会力求因为这世上有许多缺陷是无法弥补的。只有结合实际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才是真正做事的态度。

比如说两人明明知道,倭寇的特长在于陆战肉搏,在海战中的技术反而低劣。因为这个年代的海上战无他术,大船胜小船,大铙胜小铙,多船胜寡船,多铙胜寡铙而已,个人勇武的作用,已经被限制到了最低。

若是可以将陆军的军费拨出一半用于建设海军,便可建立起一支退可以守卫海疆,进可以直捣倭寇巢的无敌水师,到那时倭寇不过是土鸡瓦狗,插标卖尔

戚继光对这条尤为狂热,他仿佛看到自己带领着强大的水师,将侵略统统赶出去,他觉着如果能有那么一天,这辈子就算没有白活。

所以当沈默要将这条从墙上揭下来时,他按住了那张纸,用近乎哀求的语气道:“能不能再想想,说不定下一个闪念,就能找到实现的办法呢。”

沈默看看他,用一种近乎残酷的语气道:“如果这条不去掉,我敢打包票,我们的整篇计划都会被张部堂弃之如敝履。”

“为什么”戚继光紧紧盯着他,仿佛一个被抢了玩具的小孩。

“朱纨曾经提出过展海军。”沈默轻声道:“他的遭遇就是前车之鉴。”

“也许他没有找对方法呢,总不能因为一个人噎死了,大家就都不吃饭吧”戚继光可不是那么好说服的人。

沈默拍拍他地肩膀。轻声道:“来。坐下听我说。”

戚继光顺从地坐下。但面上倔强依然。

沈默没有一上来就开口。他地目光落在这间屋里挂着戚继光地一副自提联: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沈默自问没有那么高地境界。但是他也不愿做个一心往上钻营。只知道趋利避害地虫。那样就算官居一品、封妻荫子。也不过是大明众多庸碌官员中地一员。怎么对得起上天赐予地二次生命

那将个人地奋斗与为国家医病统一起来吧这便是沈默地抱负也是他今生第一次树立起了人生信念。所以这一趟前线之旅。对他来说绝对不是为了应付皇命那么简单。更重要地目地是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为这个老大帝国把一把脉。看看病到底出来哪里。到底还有没有救。若是还有救。又该怎么去救

屋里很静。戚继光一直没有说话。直到沈默自己回过神来。

整理一下思路,沈默轻声道:“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军事自古就是国家的根本之事。所以任何一个军事问题,都必须放进政治的环境中去考虑。政治环境允许你做的,那就可以去做,不允许你做的,就一定不要去做,否则”

“不要老拿朱大人做比喻了,让他老人安息吧。”说完戚继光自己先笑了,沈默也跟着一起笑起来,笑完了,气氛也就恢复如常了。

沈默便继续道:“既然你对这一点没有异议,我们就可以讨论现在为什么不能展海军了。因为其所牵涉地问题和将要引起的后果,已经超出军备问题而及于政治。”

“其实我大明不是没有水军,只是规模太小,船也太差,根本不敢与倭寇对峙。”这不是跟徐渭在那书生论道,一切似是而非地东西都可以胡扯。这是在跟一个将军讨论很严肃的命题,没有调查就没有言权,好在沈默已经有了调查,所以他理直气壮道:“如果想要达到御敌于国门之外,最少需要大船二百艘,小船四百艘,水军五万人你想过没有,需要多少船厂,多少码头,多少人力为其服务一年又要花多少银子呢”

“最少也得五万人吧。”戚继光轻声道:“就算民夫可以征用,但仅官兵薪俸,也得至少一百万两再加上造船和出海作战的花费,那就得再有一百万了。”说着自己也觉着这个数字有些扯淡,便补救道:“但是这十万人可以从陆军中转移过去,不就不会产生新的军费开支了吗”

“就按你的法子,让一部分陆军转业成海军。”沈默一拱手道:“请问戚将军,你准备从多少个省、多少个府里抽调这十万人”

“这个吗”戚继光也意识到问题的难度了,这相当于将各省各府地兵力割裂出一部分,同时各省各府的财政也要相应割除一块,由海军部门统一管理。

这在别地朝代也许不是难事,只要方法好,可以用中央财政统一搞一下嘛。但在大明朝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因为大明朝没有中央财政。

按理说,户部是国家财

枢,应该统筹全局,掌管着全国税收的调配,自然力办大事。可因为太祖皇帝不太懂经济,觉着很多钱收上来再下去,既浪费时间,又耗费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