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官居一品第71部分阅读(1 / 1)

作品:《官居一品


将热好的饼子递给两人,一边微笑道:“乱做

有什么名字。”

“那可不行,”若菡一边喝汤一边很认真道:“一道菜能不能成为名菜,名字是很关键的对不对”最后却是问的沈默。

沈默正在喝汤蘸饼,吃得不亦乐乎呢,闻言赶紧点头道:“确实确实,您太英明了。”

“你看,我说的没错吧。”若菡得意的对柔娘道:“咱们的大才子都认可了。”

“那姐姐给起个名字吧。”柔娘掩口轻笑道。

若菡便煞有介的想啊想,一时说叫百鸟朝凤、一时说叫丹凤映雪,想来想去都觉着不恰当,竟然连饭都不吃了,非要找个最恰当的出来。柔娘劝她吃完饭慢慢想,若菡却只答应不改变,柔娘只好求助的望向沈默。

~~~~~~~~~~~~~~~~~~~

沈默只好咽下口中的食,开腔道:“我也想了个名字,绝对够大气,够吸引人。”

若菡催促道:“么名字,快讲快讲。”

“尧舜禹汤。”沈默呵呵笑:“怎么样,够大气吧”

若菡道:“我还秦皇汉武哩”

“你那个不,我这个通啊。”沈默笑道。

“倒要请教解元郎,怎么个法。”若寒忍不住笑道:“倒要听听你怎么编排四位圣人。”柔娘也露出好奇的表情。

“跟圣人有什么关系了。”沈默笑着解释道:“我这个叫鸟胜鱼汤你方才不是说,这鸟汤比鱼汤好喝么那就是鸟汤胜于鱼汤,简称”

“鸟胜鱼汤”若菡有些晕道:“这也太能掰了吧”

“那无所谓,”沈默呵呵笑道:“够吸引眼球吧,不是完全不着边际吧”

“那倒是”若菡咽口吐沫道。

“那不就结了吗”沈默耸耸肩膀,继续吃饭。

这边若菡终于无话可说,笑一阵便可以专心吃饭了,那边柔娘却又提出疑问道:“那四位圣人会不会怪罪”

“当然不会了,”沈默摇头笑道:“他们都在另一个世界里,任咱们后人嬉笑怒骂,也不会再发表意见了。”说着不由看一看矗立在大殿正中的那尊泥偶,心中暗道:就连这位驱除鞑虏,再造中华的朱皇帝,就算被人塑成泥偶立在庙里,其实跟着花花世界,没有半点关系了。很显然,这是阳明公那套花树理论的延伸,可见在身边人的耳濡目染之下,他不能不受心学的影响。

~~~~~~~~~~~~~~~~~

这一夜沈默失眠了,他望着依偎在火堆边,疲惫的沉沉入睡的两个女孩,心里久久无法平静下来,他第一次问自己:我这样做值么大明朝反正还有六七十年的太平呢,我就是不折腾,这辈子也会过得很好,干吗还要自找苦吃,还连累家里人担惊受怕,心爱的人跟着我受罪呢离开了熟悉的江南,开始越靠近北方,他就越担心自己未卜的命运,连带着对自己的信念也怀起来。

再看看已经成了泥偶的朱元璋,国祚仍在,祭庙却破败成这样子。更是觉着应该好好享受人生,让身边人过的好一些就可以,管他死后洪水滔天呢反正老子看不见。

他又想起杨升庵那阙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想法不由更消极了,竟然有了了解此事后,带着家里人避世隐居的念头。

“管那么多干什么把我自己日子过好就是了,”沈默又一看朱皇帝的佛像,仿佛求证似的问道:“您老说是不是”

然而就在此时,让他毕生难忘的一幕发生了他见到朱皇帝摇头了

沈默浑身一个激灵,使劲揉着自己的眼睛,口中还呵呵笑道:“看来是该睡觉了,我都花眼了。”

但下一秒,他便彻底惊呆了只见那座泥偶身上的灰尘开始扑扑簌簌的落下,仿佛那位脾气很大的皇帝要走下神坛,揍他这个不争气的子民一般

沈默的头皮嗡的一声,顿时感觉一阵天旋地转,终于明白发生了什么

分割--

放心,不是玄幻,绝对的详实考证,大家不妨猜猜发生了什么距离我们的初步目标还差1c票了又写到两点的和尚留。

第三零二章 大地震

脚下的地面在上下起伏,梁柱发出不正常的呻吟声,灰尘扑扑簌簌往下落,就连那尊太祖皇帝的佛像,都开始颤动

眼前的一切让沈默浑身一阵冰凉,目光扫过大殿之中,只见除他之外,所有人都因为疲劳沉沉入睡,竟没有一个惊醒的。他只好用尽最大的力气喊道:“地震了,都快起来”

“快跑出去,什么都不要拿,快”沈默一边大喊,一边去推身边的二女。见她俩醒过来,沈默便去别处,用脚踢打着仍然不醒的手下。大伙睡得懵懵懂懂,茫然被吓醒了,这才发现整个地面都在剧烈的晃动,哪里还能分辨东南西北便如无头苍蝇一般,四处逃跑。

突然一阵强烈的天旋地转,震得大殿里人仰马翻,连沈默也摔倒在地就在此时,他竟然在乱作一团的环境中,听到一声痛苦的娇呼

沈默不由一个激灵,用从没有过的敏捷循声跑过去,推开两个乱跑的侍卫,便看到若菡摔倒在供桌旁,柔娘正在使劲的想要将她拉起。

沈默三步并作步冲过去,弯腰刚要将若菡抱起来,便听得头上一阵沉闷的咯吱声,他暗叫一声大事不好,便抱着若菡,拉着柔娘滚到了供桌底下

几乎就在下一秒,伴着一惊天动地的巨响,大殿顷刻间倾塌下来,登时间烟尘弥漫,笼罩了所有的一切

~~~~~~~~~~~~~~~~~~~~

恐怖的午夜里,处处声如轰雷地如簸荡,让人如坠九幽炼狱一般

沈默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仍然撑不怎么有力地臂膀。蜷着双腿。将若菡和柔娘尽量护在身下。

两个女孩吓坏了。一个抱他地胳膊瑟瑟发抖。另一个干脆大哭起来这种体会实在是太可怕了时不时地、连续不断地震动。摧残着人地精神。即使最坚强地人无法对抗这种直坠九幽地狱地感觉。

黑暗中沈默分不清谁是谁。只好将两个都搂住。搂得紧紧地。好让她们能多些安全感。去对抗这可怕地恐惧。两人也仿佛捞到救命稻草一般紧紧地反抱着他三人就这样抱在一起。在这恐怖地天地之威中无助地捱着。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正沈默觉着如好几辈子般漫长。那种天崩地裂地摇晃好像终于停止了。之所以说好像因为他两耳轰鸣。头昏眼花。一时没法准确判断四周情形了。

又过了好一会儿耳鸣才轻一些。沈默终于感觉到了自己地存在身体五官也开始渐渐恢复了知觉。他凝神倾听一会终于确定。地震停下了。

这才长长松口气。疲惫地趴在两个惊魂未定地女孩中间。大口大口地喘气。

待稍稍恢复些力气,沈默支撑着爬起来,跪在地上双手试探着向上举起,但好像推在千钧巨石上一般,纹丝不动。他加大力气,使出吃奶的劲儿,还是纹丝不动。

两个女孩也悉悉索索爬起来,帮他一起使劲,三人累得气喘吁吁,却仍然徒劳无功。

沈默只好放弃,气馁的一坐下,倚在宽厚的桌腿上喘粗气,对两个仍不放弃的女孩道:“别费劲了,等着人来救吧。”他已经听到外面隐隐有呼喊声传来,想是那些逃出去的人,开始想办法救人了吧。

~~~~~~~~~~~~~~~~~~~~~~

两个女孩闻言乖乖停下,便坐在那里,没了声息。沈默拍拍手,笑道:“都过来吧,黑咕隆咚的很好玩么”两个女孩使劲摇头,便如受惊小兽钻到他怀里,正好一左一右,一边一个,紧紧搂着他不撒手。

沈默揽住她们柔软的腰肢,突然涌起一个古怪的念头:可不能再来一个,不然我连抱都抱不过来。却感到左边怀里的女孩,身子一阵阵微不可察的痉挛,不由关切道:“你怎么了”

怀里的女孩轻轻摇头,示意自己没事儿,却一句话也不肯说。

就在这时,黑暗中突然起了一点亮光,沈默稍微适应一下,便看到是柔娘弄着了火折子。

借着这光,沈默也看到了满面泪水的若菡,不由心疼道:“你怎么哭成这样了可是伤到哪里了”

幽幽的橘光下,若菡的眸子更显明净,抬头凝望着他道:“都怪我,若不是我又回去找东西,也不会把你们都拖累到这里”

“是什么宝贝东西”沈默笑问道:“能

妇命都不顾”

若菡便从棉祅里,悉悉索索掏出个油纸带。沈默一下子愣住了,原来那是装着他的户籍、学籍、乡试成绩等一系列会试报名材料的袋子。

他的心里一阵柔软,伸袖为她轻轻拭去泪水,略带责备道:“傻丫头,这东西重要,还是你的命金贵”

“这个”若菡毫不犹豫道:“没有它你就没法参加会试了。”

“还会试呢”沈默一阵苦笑道:“你觉着我还有机会考么”

“一定会的。”若菡坚决道:“相吉人自有天相,肯定能逢凶化吉。”

沈默拍拍她的肩膀,轻声:“下次可不许这样了,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叫我怎么活”

若菡很认真的点点头道:“嗯,我听话。”

沈默又问道:“柔娘,你没事儿吧”

柔娘摇摇头,轻声道:“奴婢很好,大人心。”说着指向头顶中间,有些不确定道:“那里好像裂了”

“什么”沈默接过火折子,凑过仔细一看,只见那桌面的底部,已经出现了一道可以容下手指的断纹,仿佛被什么极重的东西压迫所致。

他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便将两个女孩推到左右两个桌角去,吩咐道:“紧紧贴着边,把手脚收好,千万别乱伸”

“那你呢”两个孩急切问道。

“我去对面”沈默沉声,同时便将火折子晃灭了。

小小的空间重新陷入黑暗之中,若菡和柔娘小声呼唤着沈默,却听他微弱的声音道:“别说话,这里面空气不多了,都别说话了,小心憋死。”

两人赶紧住了嘴,在无边的黑暗中捱着,等待那不知何时才会降临的救援

~~~~~~~~~~~~~~~~~~~~~~~~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听到一声很近的呼喊声:“大人,您在下面吗”

“在我被压在桌子底下了。”沈默大声回应道:“不过你们要小心,这桌子随时都可能会断裂”

听到外面大声道:“都小心点”沈默再一次嘱咐二女,紧紧贴住桌角,便侧耳倾听外面的声音能很清楚的听到,上面在搬动砖石瓦~。

大概过了小半个时辰,上面又高声道:“大人,桌子被佛像压住了,我们抬不起来。”太祖皇帝果然是~眦必报啊

“从侧面挖”沈默吩咐道:“挖之前先把那佛像支撑住,可千万别把供桌压瘫了”

上面人便照着他的吩咐,开始忙活起来他们先将佛像用木桩子撑起来,然后小心翼翼清除两侧的瓦砾,这个过程极为漫长,当然也可能是心理作用,直到天亮时分,侍卫们才看到了桌子的一角,便挖的更加小心了。

在某一个时刻,光线终于透进了桌子下,短暂的适应之后,若菡和柔娘便清晰看到,沈默只距离她们不足半尺他根本没有坐在对面的桌角下,而是在桌子的正中间,头顶上就是那道断纹。

两人不解的将目光延伸,终于知道沈默为何不过去了,因为整个桌子的对面,都被断木乱所填满,根本没有插脚的地方

这时侍卫们挖出了一个可以容人通过的洞,伸进手来道:“大人,我们把您拉出来。”

沈默转头笑道:“快,你们谁先上去”却见两个女孩泪流满面,先是有些奇怪,转而明白了原因,便呵呵笑道:“这不没事么,快上去再说”便伸手去拉两个女孩。

谁知两女却反过来,一起把他推到小洞口,让侍卫们将他先救出去。

沈默一上去,便转过身来,再将她俩拉上来。

还未曾体会重见天日的喜悦,若菡一把揪住沈默的领子,愤怒道:“你为什么要骗我”

沈默无力的笑道:“我觉着,在那种时候,我得给你点安全感。”

“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还会独活么”若菡呜呜哭道。

“这不都好好的么。”沈默轻轻拍打着她的肩膀,柔声安慰道:“都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

--分割--

第一章,嗯,大家都是读史的,确实是那次史上死伤最惨重的大地震

第三零三章 天下震动

雪停下了,但空气中仍然弥漫着厚厚的灰黄色,象缓空中的帷幔,无声地笼罩着这片废墟。

众人望着那断成数截、被掩埋在瓦砾中的神像,都一阵阵的后怕,禁不住的庆幸好在这殿墙建的结实,没有在方才的地震中倒塌,这才没有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清点人数之后,伤了八个,没人死亡,倒是拴在配殿中的马匹,被倒塌的梁柱砸死了几匹,不过在这突如其来的灾难过后,还能奢求什么

沈默让侍卫将伤者全部扶到马车上,做好保暖措施,想了想,又对包着脑袋的铁柱道:“把死了的马肉割下来,咱们得做好到徐州也没有补给的准备。”

“您是说”铁柱沉声问道:“徐州那边也地震了”

沈默点点头,看方红黄色的天空,一种不祥的感觉兀然而生,沉吟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点防备总是好的。”

等全部收拾妥当已经中了,在废墟边胡乱吃些东西,一行人便迤逦离开了,这个令他们终生难忘的地方。

~~~~~~~~~~~~~~~~~~~

在沈默看来,场灾难很可能波及方圆百里。但事实上,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的这场大地震,是在陕西山西河南三地同时震响的,其威势还波及京师、山东、南直隶、湖广四布政使司,换言之,全国两京一十三省,竟有整整一半受灾

整个北中国,全都感到次恐怖的大地震。大明朝的首都北京感尤为强烈,从十二日这天开始,连续五天声如轰雷,势如涛涌,白昼晦。永定门等四处城门到他,城坍毁近十里,宫殿、官廨、民居更是倒塌无数。就连嘉靖皇帝的西苑没有幸免,十余间宫殿倒塌,玉熙宫损毁严重,根本不能居住。

受极大惊吓地嘉靖皇帝。已经移驾圣寿宫中。顾不得安顿自己地御床。就先让人将法坛设好。他仅着单衣。跪在冰冷地石板地上。向上苍祷告道:“万方有难罪在朕躬。五帝降罪。皆有朕受。勿伤吾民勿扰列宗”

对于每个皇帝。虽然天灾都够烦地最最不愿面对地。就是这说不清缘由地地震。因为不知道哪个杂碎想出来地。说发生地震是帝王犯了错。以至于天神降罪。千百年来都是这样说地以至于大家都相信。

极端迷信地嘉靖皇帝自然更是信不。他坚信这是上苍对自己地警示或者说警告。所以他必须先请得上天宽恕后再设法弥补罪过。

当然以嘉靖皇帝地脾气。是不会认为自己有错地坚信那些错误。都是由属下臣工犯下地。朕只不过代人受过罢了。所以在祷告三日之后。他将四位阁老。六部九卿、詹事行人。科道御史。林林总总二百余人。全部传到殿外。陪着自己一起下跪。

别忘了这里可是北京。现在可是腊月。真正地滴水成冰。跪在殿外地大臣们。纵使穿着厚厚地皮裘。若是像往常那样。跪上一两个时辰。恐怕都称冰棍里。

好在嘉靖帝还需要他们干活。所以半个时辰之后。殿门开了。仅穿着葛衣麻鞋地皇帝。出现在众臣工地面前。

“吾皇万睡万睡万万睡”大臣们已经冻得舌头都捋不直了。

嘉靖帝面色无比阴沉,狭长双目闪烁着比天气还冷的光,劈头问道:“都有哪里遭灾了”

严嵩嘶声道:“回禀陛下,除京师之外,河南山东,山西陕西,都有禀报传来,据初步统计,约有四十余州府县受灾,但具体有多少人受灾,还有没有受灾的省份,还需要再等几天才能知道。”

“五省四十余府县这还是初步统计”嘉靖帝一阵眩晕,边上黄锦赶紧扶住,命人将龙椅搬来,请皇帝坐下。

皇帝却不坐,仍然坚持站着道:“二十七年那次地震,紧紧波及山西陕西两省二十余府县,就死了近十万人,”说着声音发颤,眼圈通红道:“这次会死多少子民三十万四十万”便掩面悲伤起来:“这是拿刀朕的心肝啊”

“陛下节哀,皆是臣等之罪。”众大臣呜呜哭做一片。

哭了一阵子,嘉靖帝突然提高声调道:“周成龙呢,给朕站出来”

一个跪在末班的官员吃力的起身,用最大的声音道:“微臣在”他穿着五品袍服,乃是大明朝的钦天监正。

“你钦天监监视天象地征,当为朕占凶卜吉,预先示警,为何这么大的地震,钦天监却一点征兆都没发现”皇帝质问道。

周成龙赶紧跪下道:“启奏陛下,地震乃是上天示警,天威难测,

夫俗子可此揣度即使钦天监也不敢妄揣天心,以苍,引来更大的灾祸。”

“哼,”嘉靖帝怒哼一声道:“只知道推脱的废物你倒说说,上天是怎么个示警法”

“圣人云:小民愁怨之气,上干天和,以致召水旱、日食、星变、地震、泉涸之异。”谁知那周成龙面不改色道:“是以地震示警,实因四海不靖,万民有怨,故召此灾变”

~~~~~~~~~~~~~~~~~~~~~~~~

周成龙掷地有声的说法,让大殿前一片死寂。所有人心里共同迸出一句话:“这个广东蛮子,又要无事生非了”此人一贯耿介无忌,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息事宁人。

掷地有声的说辞,句句打在皇帝的心窝上,让嘉靖帝虽然难受,却深信不。冷冷望着阶下的的臣子道:“尔九卿、大臣各官其意若何”

众大臣都看向嵩,大伙都知道,严阁老是平息陛下怒火的最佳法宝,果然听严嵩慢悠悠道:“陛下,老臣以为,自省自查确实最为重要,但当务之急,是如何组织赈济,”说着叹口气,满脸忧虑道:“这次受灾的地方这么多,又是寒冬腊月,如果地方上赈济不利,肯定会冻死饿死无数的”

嘉靖帝点点头,果然顺着嵩的话头道:“赈,当然要赈,还得大大的赈”说着抬手道:“众卿就不要想着春节如何如何了,现在赈灾是重中之重,待内阁拟出章程后,不管你是多大官的,只要用到,就得听从调配。”

“臣等遵命。”出么大的事儿,众人早知道这个年是过不好了,所以并不意外。

便又听皇帝道:“但是赈只是应急,根本大事还是自省自查”说着叹口气道:“上天警兆若斯,仿佛要把祖宗的江山翻个底朝天朕每念及,深为悚惕啊这几日一直在想,是朕德行有亏,料理机务未当还是大小臣工所行不公不法,科道言官不直行参奏,是以无从仰合天意,以致生此巨祸”

“臣有罪。”众大臣齐声喊道,其实这话是最气人的,明摆着法不责众,嘴上卖乖。

嘉靖帝暗暗冷一声,缓缓道:“如此,朕首先兢惕悚惶,力图修省,于宫中勤思召灾之由,精求弭灾之道;同时众卿也会去,深思勤虑,洗涤肺肠,务期尽除积弊,痛改前非。”

“臣遵旨”

“几位阁老,李方二位部堂留一下,余的都跪安吧。”嘉靖疲惫的挥挥手,便飘然进殿,身后传来一阵整齐的:“恭送陛下”之声。

~~~~~~~~~~~~~~~~~~~~~

进殿之后,皇帝换一身弹墨棉布袍,疲惫的靠在明黄色软榻上,望着偻着青烟的加盖紫铜香炉,怔怔的胡思乱想起来

说起来比较郁闷,嘉靖帝这辈子就是搬家的命,先从湖广搬到北京,再从紫禁城搬到西苑,又从万寿宫搬到玉熙宫,再搬到这圣寿宫,前两次还好说,都是他自愿的,可在西苑这两次一次是因为火灾,一次是因为地震,这让他不得不怀,难道朕的人品就这么差

宫人们早就将这圣寿宫摆设的如谨身精舍一般,就是想让陛下能少些郁闷。

“陛下,大人们到了。”黄锦轻声禀报,将皇帝从神游太虚中唤了回来。

“臣等叩见陛下。”大人们行礼之后,黄锦给严阁老搬来锦墩,其余人只好站着回话。

这些都是大明朝的核心官员了,对着他们,嘉靖帝的问题也变得直截了当起来:“国库还能拿出多少钱”

户部尚书方钝禀报道:“回禀陛下,两万余两。”沈默要是知道了,该多自豪啊

-----分割--

看书评,有书友说,主角太顺,情节不够曲折,主角对剧情参与度不高,那是因为你没看过我的大纲,当然我是不能给你看的。不过可以保证的是,前面所有的伏笔,所有的角色,都是等着主角去出彩的。好吧,现在精彩激烈的都从这一震开始了,就从主角踏入京城的那一刻

另外,有一个坏消息,咱们落到历史第七了,但有一个好消息,咱们距离三痴菊,只有三十八票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追啊

第三零四章 赈与察故事与风暴的起源

我堂堂大明的国库,只能拿出两万两”嘉靖帝气~“银子呢,都到哪去了都让你方司农搬家里去了”

“陛下若是不信,可以派人去国库,去微臣家里查。”方钝无限委屈道:“若是微臣有一丝贪渎,任凭陛下处置。”

“不贪污就没罪了么”嘉靖帝突然作色道:“这么大个国家,让你这个理财高手,理的只剩两万两银子,就凭这一点,现在斩了你也没人叫屈”

方钝五十多岁,与钱粮打了二十几年,可以说是大明财政方面的权威,听到皇帝这样贬低自己,他当然要据理力争了。便从袖子里拿出一本账册,双手奉上道:“户部正好盘点完了今年的国库收支,已经编造成册,恭请陛下御览。”

嘉靖点点头,黄锦便将那账册转呈上来。嘉靖低头看一眼,只见宝蓝色的封面上,赫然写着嘉靖三十四年总账册几个工整的楷体字。

他细长的手指封面上无声划了几下,仿佛在考虑要不要打开看一看这一本烂帐。

丑媳妇总得见公婆。嘉靖暗叹一声,还是掀开了第一页,那边的方钝也开腔道:“如陛下所见,嘉靖三十四年,两京一十三省的总税收,折银共为三千三百七十五万两,同时各省年初各项开支预算为两千九百七十五万两,所以解往国库的税银,仅为四百万两。”

“可是各部这年报来的账单,总耗银竟达到一千一百万两之巨,收支两抵一年亏空竟达七百万两之巨”方钝背有些驼,脸上皱纹也密而深,大半是给这个烂摊子给愁得。

方钝说完靖帝仍然翻阅那本册,待看完最后一页,便很干脆的往地上一丢闭上眼睛道:“这些狗屁倒灶过了年再说,先把眼前这关糊弄过去”看一眼边上侍立的黄锦道:“不是说铜铁局已经把开春的矿银,提前解进京了么”铜铁局顾名思义是监督国家矿藏生产的部门布全国,且矿监都是太监,隶属于内廷司礼监,所以皇帝才会问黄锦。

黄锦恭声道:“回禀陛天刚送进国库,方大人的收条还在奴婢身上收着呢。”大明朝是没有内的,也就是说皇帝的收入也送国库,同样皇帝要花钱,也是直接从国库里拿。

“虽然是寅吃卯粮。但权且救靖帝挥挥手道:“方爱卿。把这个钱拿出来吧。”

~~~~~~~~~~~~~~~~~~~~~~

“回禀陛下些钱已经被各部订下了。”无奈道:“所以国库里只剩两万两可以动用了。”

“哪个部手这么快朕地银子还没捂热乎呢”嘉靖帝细长地眉毛一阵阵抖动。声音带着火气道:“快说”

“回陛下工部、兵部和吏部。”方钝缓缓道:“工部要了五十万两。兵部要了七十万两下地三十万两。加上原先地存银二十万两。一并拨付了吏部。”

“这么急吼吼地搂钱。都要干什么用”嘉靖帝语气十分不善道。

“兵部的七十万,是修京师的城门和城墙的,”方钝闷声道:“四座城门,十多里城墙坍塌,其余的地方也要重新加固,他们报上来的是一百万两,最后我给压到七十万两,只等内阁开票便拨款了。”

皇帝不置可否的哼一声道:“那工部呢,又凑什么热闹”

方钝咽口吐沫,心说:怎么这么倒霉哪个部的问题都要找我。面上还不敢怠慢,赶紧道:“是给陛下修西苑的。”西苑是成祖爷的潜邸,虽然彩头不错,但毕竟是一百五十多年没住人了,嘉靖皇帝住进来之后,每年都花不少钱翻修,却还是有许多破房子,在这次地震中一晃悠就倒了。

皇帝的眉头微不可察的一皱,沉吟片刻道:“那吏部呢”

方钝终于松口气,吏部尚书李默在此,自然不用他越粗代庖。李默出列道:“回禀陛下,吏部拖欠京官历年薪俸已达二百万余两,这五十万两只是补上四分之一。”

嘉靖一听,呵,谁都有理,谁都要钱,那怎么办只能凉拌了。沉默足足半刻钟后,他才轻声道:“光把外城两座门修好了就行,内城墙等来年再说。还有西苑那些破房子也先别修了,光把朕的玉熙宫修好就行了,朕住着不习惯。”说着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一眼李默道:“至于京官的薪俸么,也不要急在这一时了,发点钱够过年的就行了,等来年咱们喘过气,再好生清偿。”身为大老板,老不给员工发工资,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虽然嘉靖帝已经习惯了。

李默一听皇帝说只修玉熙宫

道肯定又要克扣薪俸了,腮帮子一阵哆嗦,但终究大腿,只好闷声道:“不知陛下能给多少”

“五万两,你看怎样”嘉靖帝心虚笑道,见李默的脸都绿了,便又加上五万两道:“十万两,总可以了吧过年足够了,不能再多了。”

李默郁闷道:“原先是勉强够的,但大灾之后,物价势必飞涨,恐怕这点钱,只够同僚们过年吃素馅饺子的。”

见他话头松动,嘉靖帝呵呵笑道:“国难期间,一切从简,这个道理你跟他们讲清楚,如果有人不接受,你让他们来找朕。”朕会板子招待的。当然这最后一句话,是不会说出口的。

“臣遵旨。”考虑到自己接下来的计划,还需要陛下的鼎力支持,所以李默决定答应下来尽管会被同僚们骂的满头包,但严阁老的经历已经提醒了他,陛下好才是真的好,其余都是浮云,所以他不怕被同僚骂。

~~~~~~~~~~~~~~~~~~~~~~~~~~~~

“这样户部能拿:多少钱来”嘉靖帝问道。

方钝沉吟道:“若是只修外,四十万两足矣,可省三十万两;若是只修玉熙宫,十五万两足矣,可省十五万两;再加上四十万两的薪俸钱,可拿出八十五万两,哦,加上余银是八十七万两。”

“勉强可以应一阵了吧”嘉靖帝问道。

“陛下仁慈,”一直在入定的严阁老,:于开腔道:“这笔款项,足够四十万人越冬了。”

“但是还不够”李默插道:“根据嘉靖二十七年的经验,朝廷至少得做好解决一百万灾民的准备而且如果受灾面积翻倍,这个数字一样要翻倍,不然会形成流民的”

“嗯,”嘉靖点点头,这道理他当知道,目光扫过众卿,缓缓道:“命令官绅富民,捐资助赈吧。”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但现在火烧眉毛,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众大臣面面相觑,严嵩看一眼李本,李:老只好轻声道;“请问陛下,官员们可否排除在外,朝廷还欠他们的俸呢,不太好再让人家掏钱了吧”

“欠俸是欠俸,但不代表家里穷。”嘉靖帝冷笑道:“就拿你们几个来说。自被任用以来,家计颇已饶裕,别以为朕不知道”

几人赶紧跪下,表示自己奉公守法,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虽然鬼都不信,但不这样才会见鬼呢。

“朕没有说要查你们”嘉靖面上带着淡淡嘲讽道:“朕只是拿你们做个比喻事实上像朕所说的,在京官中大有人在,但这并不是最可恨的,最可恨的是这些人,全无为国报效之心,平时贪酷,习以为常,到了这时候若还是一毛不拔,不加省改,一经查出,追究到底,决不饶恕”

这显然是让那些大官们破财消灾啊

~~~~~~~~~~~~

但大部分官员还是没有油水,靠死薪水吃饭的,拿不出钱来怎么办这好办,皇帝要他们的钱,而要用他们来平息上天的愤怒。

把赈灾的问题说完了,嘉靖帝的目光投向远方,悠悠道:“还是那句话,赈灾只是治标,不能治本的话,就会三天两头,没完没了的赈只有改正错误,祈求上天原谅,才能将祸事消于无形今年新年不做任何庆祝,朕从小年到十五,都在静室自省,你们虽然要忙着赈灾,但也不要在这件事上偷懒。”

“臣等自省。”众臣工齐声道。

嘉靖帝点点头,看向李默道:“至于李尚书,你就不要参与赈灾了,你把本职任务做好就成。”说着狭长的双目眯起来道:“知道是什么吗”

“明年二月是丙辰京察。”李默杀气四溢道:“臣一定利用这个机会,将京官好好审查一遍,决不让任何一个虫再留在朝廷中了,请陛下放心。”

“很好。”嘉靖帝疲惫的挥挥手道:“朕允许你便宜行事,都下去吧。”

分割

第三章,又写到两点多的和尚奉上,我已经对三痴菊极度怨念了,大家就遂了我的愿吧。在此立下宏愿,如果可以大爆三痴,嗯,周六周日也不休息了,一样三更信和尚者,得永生

第三零五章 正阳门

嘉靖三十五年正月,是一个寒冷无比的冬天。

从小年前后开始,一群群携家带口的难民,从四面八方涌向大明帝国的都城,北京。

这些人大都操着关中口音,也有不少像是直隶、山东、河南一带的,他们披着褴褛的棉祅,腰间勒根草绳,用扁担挑着瑟瑟抖的孩子,和又黑又破的被子,或是沿街乞讨,或是四处寻找施粥的地方,艰难而又卑微的想要活下去。

起先京城的老百姓还觉着这些人挺可怜,任由其在店铺屋下,胡同里头住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难民人数竟然呈爆炸性增长,过完年没几天,竟然涌进来十几万之多,而且还有继续猛增的趋势,各种治安事件自然也跟着同步增长。

焦头烂额的顺天府尹一看,心说这样下去不行啊,便上奏皇帝,请求驱逐灾民,但嘉靖帝正在跟老天爷赔罪呢,岂能答应这种事情可混着住也确实不是办法,严阁老便出个主意道:“把灾民全部迁到外城去,不许其进入内城。”

皇帝觉着不错,命顺天府照此执行,将所有灾民集中到外城安置大明朝的北京城原先是没有外城的,京城九门就是外城门了,但日久天长,人口渐多,京郊也繁华起来了更确切的说,是南郊,有了很多的住家商铺,逐渐展成规模,甚至皇家祭祀的天坛和先农坛也建在此处。

繁华的同时,隐患伴随而道北京城极其靠近蒙古草原,乃是遏其南下的咽喉之地,成祖皇帝迁都于此是为了天子守国门国初压着蒙古打,倒没什么问题,但后来国力衰落多次被鞑靼瓦剌兵临城下,没有城墙保护的京郊地带,每次都会被蹂躏的死去活来。

遂有官员建在京城外围建一圈周长约八十里的外城,以策安全。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