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官居一品第376部分阅读(1 / 1)

作品:《官居一品


不许。当他准备再上的时候,却被山西帮的人劝止了。虽然你身处虎狼之窝,可谓世上最没地位的首辅,但这时候哪能走你要是走了,我们子维怎么办

为了大局,李chun芳只好不再提辞职的事儿。

然而树yu静而风不止,那些投靠高拱的鹰犬,早就杀红了眼。又怎会放过他这块,高阁老首辅之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呢于是二月初,南京吏科给事中王桢弹劾chun芳,言其先前乞休,只上一封奏疏就没了下文,毫无诚意。并说这是因为李chun芳想要为其弟改官冒恩,所以恋栈内阁权位;又言其父在家乡行为不检,李chun芳在责难逃。

堂堂一国首辅,当然不能轻易就去了,皇帝一面斥责王祯的轻率妄言,一面下旨安慰李chun芳。但紧接着,程文、宋之韩等人,又拿前年胡宗宪的案子说事儿,直指李chun芳在里面扮演了不光彩的角sè。

李chun芳本来就心灰意懒,这下愈发不堪丑诋,遂于一月之内连上五道奏疏乞休,见其去意坚决,皇帝只能批准

高阁老复出短短不到半年,便有三位阁老黯然下课,其战斗力之强悍,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只是现如今,内阁剩下的大臣,依次是沈默、张居正、高仪、高拱虽然从第七变成了第四,但甩尾巴还是甩尾巴。

要想当上首辅,高阁老似乎还得再接再砺呢。

日益庞大的高党士气高涨,一个个摩拳擦掌,叫嚷着要为高阁老连下三城,将他送上首辅的宝座

但是,似乎,大概,如果按照规矩的话,现在该轮到沈阁老来当这个首辅了

~~~~~

“我当然不会当这个首辅”难得的休沐日,阳chun三月,阳光明媚,尚无热làng袭人;花木扶疏、浓荫匝地,正是京城最好的时节。

沈府花园,右角山墙下,有一个藤蔓葳蕤的葡萄架。架下砖地上有一张茶几,两把竹椅。茶几上摆着整套的茶具、茶几前搁着个烧水的小泥炉。竹椅上坐着两个年纪相差很大的男子,但方才说出那句不当首辅的,却是那个年轻些的男子,太子太保、中极殿大学士、大明次辅沈默。

而那个年纪大些,穿一身儒服、面容清矍,好似教书先生似的老者,乃是太子少傅、东阁大学士高仪。听了沈默的话,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着面前热气腾腾的茶盅出神。

说起来,高仪的身份很是耐人寻味,他是浙江人。当年沈默在杭州中解元前后,他正在家中养病,时常出席各种文会,还指导过他关于文章写作方面的知识,两人在那时便有了不浅的jiāo情。

但也正因为当初那层亦师亦友的关系,使高仪一直无法像别得官员那样,不顾形象的投向这位彗星般崛起的青年人,然而他的家族,又处在沈党权力最核心的地域,早就被沈默绑上了战车。这种复杂的关系,让高仪和沈党的关系,就像还没有捅破窗户纸的狗男nv。虽然已经千肯万肯,却还要故作矜持,游离在沈党的圈子之外。

然而这次沈党得到一个珍贵的入阁名额,沈默却毫不犹豫的将这个得来不易的名额给了他,这让被徐阶排挤,本以为此生仕途无望的高仪感激莫名。虽然这位高阁老仍保持着当初在杭州时的清高,但毫无疑问,已经和沈默坐在一条船上了。

当时高仪还不明白,沈默为何会垂青自己,然而时至今日,他终于在感叹于对方的远见卓识之际,明白了沈默的用意

因为他与高拱同是嘉靖二十年的进士,年纪也与高拱相仿,是高拱几个难得看上眼的同年之一。随着高拱强势复出,如秋风般横扫内阁,这份陈年的友谊,就显得更有价值了。

不过高仪虽然看上去像一位优雅的学者,但他并不是李chun芳那种一味的妥协退缩,他也有自己的坚持。当年,高仪由南京翰林院的掌院学士升调北京,担任礼部尚书一职。甫一接任,便做了一件令人吃惊的大事先帝因为崇道,养了很多无用的方士,而且这些人都在太常寺挂职领取俸禄,自恃皇上恩宠,平日里为所yu为,甚至凌辱朝官,无人敢管。

高仪看不过眼,调查取证后,便给嘉靖皇帝上了一本,要求太常寺裁汰冗员四十八人,并开列了应被裁汰的名单附后。他所指出的冗员,几乎全是嘉靖皇帝身边的方士。这是一个谁也不敢捅的马蜂窝,偏偏被这个有名的好好先生给捅了。一时间大家都对高仪刮目相看,也都为他捏了一把汗。看到这份奏折,嘉靖皇帝的确震怒非常,但他也只当高仪是个书呆子,倒没有怎么特别为难他。只是后来,那些方士恨他多事,买通了当权大臣,将其赶回了南京。

这样一位外圆内方的大学士,自然深受朝野爱戴,其影响力不容小觑。事实上,自高仪入阁后,高拱就在以同年的身份拉拢他。连张居正,在明知道他是沈默推荐入阁的情况下,却仍对他显出相当的尊重和热情。要问如今的内阁四人中,有哪一个可以与另外三人,保持良好的关系、顺畅的沟通的话,非他莫属了。

其实高仪原本不打算理会那些令人作呕的政治斗争,然而自隆庆登基三年以来,片刻不停的你争我夺,已经让这位彻底的温和派也失去了耐心,他必须要站出来说些什么,为平息政坛的纷争做一些努力。

然而当他将自己最担心的问题,小心翼翼的抛出来时,却得到了沈默如此干脆的答复,以至于这位老者要想一想,这到底是不是他的真实心意。

但很快,高仪就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因为道理很简单,沈默不可能拿这种事情开玩笑。但还是要解释一下的,于是他搁下手中的茶杯,轻声道:“您可能误会了,我并不是新郑的说客,只是想问一问,您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

“侧身让开,目送高拱登上首辅宝座。”阳光洒在沈默英俊的脸上,让他整个人都显得懒洋洋的,语气都变得如闲聊一般。

“为什么”高仪不解道。

“因为他比我合适。”沈默微笑道。

“在我看来,您有着比他更全面的素质。”高仪用了敬称:“虽然很多大人物不清楚,但我在老家养病的三年,曾经用心考察过您在江浙一带的布局,不得不承认,创新布局方面,大明没有比您更jing通的了。”

“jing于一隅不等于擅于一国。”沈默淡淡道:“更何况,我没有解决任何矛盾,只是尽量的去缓和”说着自嘲的笑笑道:“原本以为,蜜月期至少会持续五十年,谁知道东南发展的太快,各种矛盾也愈加激烈,这才十年时间,就已经有爆发的苗头了。”

高仪并不太了解,沈默所指的苗头是什么,但想一想,皱眉道:“如果真有矛盾要激发的话,您岂不是更应该当这个首辅”

“不”沈默端起茶壶,给高仪斟茶道:“妥协和让步,永远解决不了矛盾,当激化到一定程度时,只能用强权去消灭。”顿一下,微微自嘲道:“而我,显然不想做这把刀。”

“也是,这些事情并不适合您做,”高仪道:“但是不当首辅就不能做主,如果高阁老在某些事情,做得超出了那些大家族的底线,您该如何自处”

“所以我把您老请出山了”沈默笑眯眯道:“相信您能帮我这个忙”

“我”高仪苦笑起来,他内心不得不佩服沈默的算计。他和高拱是多年的朋友,有很深的感情,所以内阁有他的存在,可以在沈默和高拱起争执的时候,起到很好的缓冲灭火作用。但他更知道,自己对高拱的影响力,其实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大,不得不提醒沈默道:“高新郑认定的事儿,九头牛也拉不回来,我的作用恐怕微乎其微。”

“没关系,”沈默端起茶盏轻啜一口道:“只要高新郑明白,他的权力来自哪里,就不会跟我过不去。”

权力来自哪来高仪眯眼暗思片刻,轻声道:“皇帝”

“还有我。”云淡风轻中,沈默说出了让人发笑的狂言,但高仪知道,他说的是真的

分割

基本找到感觉了,明天开始,全力更新。

第八三七章 隆庆新政 上

第八三七章隆庆新政上

听了沈默近似狂妄的宣言,高仪不无忧虑道:“随着地位的权力的变化,人是会变的。况且新郑此公颇有些xing急不能容物,虽然您在这段时间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但也不会永远自缚手脚的。”

“呵呵”沈默捏起青瓷薄胎的小茶盅,轻啜一口道:“先生误会了,我沈默从来不是挟恩自持之人,我说高新郑的权力来自皇帝和我,并不是夸耀自己有多厉害,而是阐述一个事实。”

“这不一样吗”高仪苦笑道。

“不一样。”沈默摇摇头道:“一个人的权力有多大,不是看法定,而要看他能办成多大的事儿。高拱为什么能横扫千军,一靠的是圣眷这东西我也有,并不比他少多少。高拱要只争朝夕的革旧布新,这么得罪人的活儿,必须要皇帝坚定不移的站在他那边,那么就不能和我发生矛盾这是个做加法还是做减法的问题,高拱算得清楚。”

原来如此高仪点点头,心说但他还有个选择,就是把你撵走啊。

“只要高拱没有昏头,就不会不知道,有我这样一个盟友,对他的改革是多大的助力。”仿佛看出了高仪的想法,沈默淡淡道:“如果不想陷入和反对派的血战中,他就必须靠我给他镇住场子。”

高仪默然了,他知道沈默有资格说这种话。既然对方有自信面对未来的问题,他也不再多嘴,笑道:“只是这样屈居人下,委屈了您啊。”

“三十二岁的内阁次辅啊,”沈默笑起来道:“这也算是委屈的话,天下人岂不都要骂我矫情”

“也是”高仪苦笑道:“不过现在谁还拿您的年龄说事儿”

“我也不怕他们说事儿。”沈默淡淡道:“说到年龄,高新郑是属ji的,我也是,他大我两轮”

虽然没有接着说,但高仪听得明白,是啊,两人差了二十四岁,整整一代啊。沈默等得起,高拱也没必要视他为对手。便点点头道:“那个位置,早坐上去也没什么好处。”

“不说那么远的了。”沈默摆摆手道:“还是着眼现在吧。”

“是啊。”高仪轻声问道:“依您之见,如果高新郑来做这个首辅的话,内阁以后能得安宁吗”

“他那个臭脾气”沈默苦笑道:“不整天ji飞狗跳才怪。”见高仪脸sè发白,沈默笑道:“不过先生放心,以后就算是闹,也只会在内阁里闹,而不会波及朝廷了。”说着压低声音道:“徐阁老、赵阁老都去了,天下还有谁是他的对手”

“也是。”高仪其实早有判断,只是话不从沈默嘴里说出来,他总是不踏实,便笑道:“看来之前的luàn斗也不是没有作用。”

“嗯。”沈默点点头道:“至少让内阁里少了那些不同的声音”想一想道:“现如今是咱们四位,估计还会再补进一个张四维,不过他素来温文,想必不会跟高新郑找别扭。”

“张太岳会是什么态度”高仪问道。虽然张居正现在十分低调,但赵贞吉一走,他就成了徐党在朝中的代表,如果继续和高拱作对的话,还是个麻烦。

“他和高新郑也算是刎颈jiāo了,不会唱反调的”沈默垂下眼睑道。事到如今,如果说他还有什么吃不准的地方,绝不是胸无城府、全是大志的高拱,而是昔日好友、今日陌路的张居正。

对于张居正,沈默的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两人曾是志同道合的知己好友,以天下为己任,曾相许大业;然而在攀登权力的高峰时,却又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摩擦。最终,张居正在靠正常途径追赶无望,唯一的靠山又成明日黄花的情况下,悍然越界,结果触犯了沈默的底线,也断绝了两人的友谊。

两人虽然都是那种城府深沉之人,然而内阁中谁不知他俩的矛盾所以也没有假装和气的必要,除了正常公务往来来,已经没有了私jiāo。

曾经一度,沈默对张居正动了铲除之心,然而对方与隆庆的关系,虽然不如自己,却也算感情深厚,自己不能不考虑到皇帝的感受。而另一方面,徐阶离京之前和他的那次谈话,其实也暗含着:张居正是我留在京城的钉子,你要敢拔,我就跟你撕破脸的威胁。虽然老头已经不是首辅了,却还是沈默的座师,真要撕破脸,他还真吃不消。

当然,在王寅那dong悉人心的目光bi视下,沈默也不得不承认,其实真要在让人无话可说的前提下,把张居正nong下去,也不是办不到毕竟沈默对这种勾当十分在行,然而他从心底里,却排斥这种做法。既然自己不打算在改革中冒头,还要把一个未来的改革家扼杀的话,那自己的所作所为,就沦为最低级的争权夺利了。

这是沈默的骄傲所不容许的,他宁肯看着张居正在改革中壮大因为他相信,自己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一举击败对方,所以他任由张居正投向高拱了。

是的,高拱回来后,之所以能在短短半年之内,将三位竞争者斩落马下,除了他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外,也少不了张居正在期间的出谋划策。

不用参考锦衣卫的情报,沈默也能从高拱那一连串看似粗狂,实则环环相扣,引得赵贞吉不知不觉便入彀中,到了不得不和高拱拼圣眷的地步。以己之长对彼之断,焉有不胜之理

虽然早知道高拱会取胜,但赢得这么快,这么有压倒xing,却让沈默在其中,闻出张氏yin谋的气息。但不得不叹一声,好一招一石三鸟之计啊首先,赵贞吉灰溜溜卷铺盖回家;李chun芳的首相位置被取代;还搂草打兔子,顺带把陈以勤也赶下了台,三个阻碍变法的反对派,一次就全解决了,这当然是最féi的一只鸟;其次,通过此举,赢得了高拱的信任,确立了在对方心中狗头军师的形象,这对于时刻笼罩在沈默的yin影下,总有朝不保夕之感的张居正来说,是稳固地位的重要一步;最后,在高胡子的屠刀下,没了李chun芳和赵贞吉的庇护,徐党不得不依靠他张居正,这可以大大提升其自身实力。

可以说,这场短平快的战役,一切都在张居正的导演中进行,高拱作为男主角,虽然风光无限,但总有些被人当枪使了的感觉

如果江陵真像沈默说的那样,不跟新郑唱反调的话高仪不由开怀道:“那还真是难得的海晏河清了呢。”

“是啊,无论如何,”高仪也笑着点头道:“总该到了办正事儿的时候了”

~~~~~~

“该到办正事的时候了”再三推让,却又始终让人感觉当仁不让的高胡子,终于在前面三位同仁的谦让下,破二百年之常例,坐上了内阁首辅的宝座。当他在那把代表着百官之师、天下宰辅的宝座坐定后,并不觉着自己占了多大便宜。因为他觉着,这本就是属于他的位子,所以脸上既没有激动之sè,也没有感激之sè,只是板着脸道:“国事如此,时不我待,革旧布新,只争朝夕,诸位共勉。”便算完成了就职讲演。

几乎不需要缓冲,高拱便进入了状态,从三月上任到六月,这三个月里,接连上了十几本,将自己的改革思想和盘托出,震动朝野。有道是台上一亮相,台下十年功,为了这天的到来,高拱又岂止准备了十年呢

如何发动一场改革呢当然不是大家坐一起,开个会说,咱改革吧。然后就轰轰烈烈的改起来那叫瞎胡闹,不叫改革。

要想进行一场改革,除去必要的天时地利人和外,还必须具备禁得起质疑的理论基础、阐明主张的政治纲领,以及把理论和纲领付诸实践的能力。

高拱已经准备好了。

首先,高拱利用邸报,再次阐明了自己改革的理论基础经权改革论历史上任何改革都有其理论基础,以此论证改革的必然xing、合法xing。而缺乏理论支撑的改革不会出现,即使出现,也不可能持久。

其实早在嘉靖四十四年,高拱主持乙丑会试时,便在程士文中提出了这个关于,政治调整和政治改革的经权观。主要是通过批判汉儒的反经合道说、宋儒的权即是经说和常则守经,变则行权说,创造xing地阐发了经乃有定之权,权乃无定之经和权也者,圆而通者也的权变理论,并通过对无时无处,无非权的权变普适xing问题的论证,明确提出了事以位移,则易事以当位;法以时迁,则更法以趋时的政治改革论。他的包括权变改革思想的程士集,当年即刊刻成书,公诸于世,影响很大。

简而言之,高拱的通变达权、更法趋时的政治改革理论,本质特点就是强调通变改革。而且经过数年的讨论和传播,已经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影响也称得上广泛深远。

其二,高拱在隆庆改元之前,便已经提出自己带有纲领xing的政治主张挽颓习以崇圣治疏。但因为当时还未掌握政权,贸然提出具体施政方略,显然是自找没趣的。所以在这篇纲领中,高拱的侧重点在于揭露当时的陈规陋习,条列为八弊:即坏法、黩货、刻薄、争妒、推诿、党比、苟且、浮言。这些积习大有积重难返之势,八弊流习于天下,非惟不可以救患,而患之所起实乃由之。但高拱坚信吏治可修,诸边可靖,兵弱可振,财乏可理,这就必须使用抉肠涤胃之方,剔蠹厘jiān之术,大力进行整顿改革:夫舞文无赦,所以一法守也;贪婪无赦,所以清污俗也。于是崇忠厚,则刻薄者消;奖公直,则争嫉者息;核课程,则推诿者黜;公用舍,则党比者除;审功罪,则苟且无所容;核事实,则浮言无所售。

这一改革纲领集中到一点就是:凡事核实,以法治国。八弊既除,百事自举只有破除八弊,才能拯救危机,扭转颓势,达到修内攘外,足食足兵的目的。

起复后,高拱本想再上一道条陈,阐述具体的建设xing条目,但在看了张居正新鲜出炉的陈六事疏后,认为尽陈自己的胸臆,便没有再多费功夫,并把张居正视为同志。

最后,高拱在自己执政之后,将改革理论和纲领付诸实践,也就是他接连所上的十几道奏疏。把这些奏疏简单的归纳,便可清晰的看出,这些改革方案,包括了大明的行政、财税、司法、军事、水利等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套针对嘉靖中期以后因袭虚浮、陋弊山积的严峻局势的整顿改革建议。

而在这其中,又以三件事最为重要,吏治改革、军事改革,和财税改革。高拱自己担纲吏治改革,把军事改革的任务jiāo给了沈默,财税改革,则是张居正的任务。至于高仪总得有个负责日常事务的不是。

为什么说这三件事最重要,道理很简单。大明天子守国mén,军事始终是第一位的,但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打仗就是烧钱,没有钱怎么打仗至于吏治高拱的挽颓习以崇圣治疏,又有个名字叫除八弊疏,除的就是官场诸病。高拱十分清醒,再好的改革方案,都需要官僚队伍去具体执行,如果这只队伍本身的问题不解决,再好的经也会被歪嘴和尚唱呲了。

王安石变法之所以为人诟病,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用人不淑

分割

还有一章,不要等。

第八三七章 隆庆新政 中

第八三七章隆庆新政中

作为内阁首辅,高拱负责的是吏治改革方面。吏治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制度,吏治败坏是政治败坏的产物,而它的败坏,又反过来催化了政治的败坏。不仅会招致吏治、官场黑暗,而且使大明朝陷入了边事废弛,财政困难,民众困穷,社会动luàn的窘境。

对于大明吏治的根本问题,高拱在除八弊疏中,已经有了深刻的阐述,然而要进行改革,还必须将其具体化,然后对症下yào,高拱在一系列奏疏中,便一一列出:

其弊一,选官不问其才,升官只论资格。这是用人制度上最大的弊端。原先太祖时期,选官唯用其贤,毋问其资格。然而宣德后,渐渐以资格为论。高拱的议处科目人才以兴治道疏中,说州县正官以上的官员,进士具其七,其系进士出身者,则众尚之,甚至以罪为功。其系举人者,则众薄之,甚至以功为罪。事实上,科甲官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不通政事的máo病,只会虚文应上,急政沽名而已,而真正能行实政、及于民者,却寥寥无几。反而那些举人出身的科贡官,因为长期从事事务xing工作,对民生政务要更加熟悉,也更适合担负牧民之责。

然而,本朝对于进士官和科贡官,存在着严重的区别对待。举荐、升迁这些优待,全都是进士官的专利;而吃苦受累背黑锅,则是科贡官的待遇,且毫无前途可言。这样非但压抑了大量人才,不利于激励各级官吏勤于政事,为国效力,也助长了科甲出身的官吏的胡作非为。

其弊二,考核失实,赏罚混luàn。本朝原有十分完善严格的考核、赏罚制度。然而自成化以来,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一是把这考核纠劾作为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的工具。二是毁誉失实,赏罚无章。高拱不仅在奏疏中,揭露了各省抚按官有法不依,任意轻重的状况,还指出官官相护,对大jiān大恶者不敢问而佯作不知,甚至称其高品,纵豺狼以当道,觅狐鼠以塞责。三是惩汰官吏不从实际出发,循以定额,数十年来,考察惩汰之数竟有定额,以是袭为故常。其数既足,虽有不肖,姑置不论;其数不足,虽无其人,强索以充。

其弊三,鄙薄边官及盐、马之官。高拱指出,派往蓟、辽、山、陕等边方的官员,非杂流则迁谪,非迁谪则才力不堪之人,盖以劣处之也。对盐马官基本情况,他也作了分析,说近年以来,实之甚轻,就算是卿使正官,也皆以考不称职,有物议者充之。

其弊四,以权谋私,不择手段。高拱在奏疏中,述及现今的官场状况说:今人做官,只于猎取高官féi缺,一片软然成风,低头闭目,奔趋巧媚,以为善官。为了以权谋私,相互倾轧,至于官吏贪污,更是比比皆是,习以成风。

其弊五,玩忽职守,有令不行。由于吏治,用人无道,赏罚无章,居官者多不专心职守,致仕法度废弛,政令不行。朝廷诏旨,抄到各部,视为故纸,禁之不止,令之不从。各部间文移往来,历时数月着屡见不鲜。

凡此等等,可见嘉隆年间吏治之梗概。

~~~~~~~~~~~

对于此,高拱制定了一整套的改革措施。

针对其弊一选官不问其才,升官只论资格,对策是选贤用能,不论出身。他责成吏部,对于进士官、举人官、和监生官要三途并举,只在授官时论其出身资格,步入仕途后,则一切凭政绩说话,不问其出身。并请皇帝下旨都察院并各抚按官,务必摒弃旧有思想,但系贤能、一体保荐,亦不得复有低昂。他声称,如果按此执行,则进士不得独骄,举人皆以自效,而善政必多。就算不能人人皆然,而十乡之中,少可亦有六七,则亦过半矣。善政多则民安,民安则国克富。

然后,在不论出身的原则基础上广求贤能。他在署吏部事后,便责令所属司官廉访贤才,并将孰贤孰能登记造册以备用;又授策天下有司曰,还要求地方各州府大力发现人才,但系贤才,则出身皆不必论,必与推荐,不得故意遗漏。

接着,对初选出来的人才加以培养。高拱说:朝廷用人,必先养人,若无养之于先,则用之亦充数而已。仆诚yu养于未用之先,以辨其才;乃用于既养之后,以充其任。他的主张是,将前一步初选出来的人才,先放到各衙mén或地方任属官,使其积累经验,朝廷也好辨其贤否,根据特点,委以重任。

还要对培养好的人才,因人授职、人尽其用。高拱说,不同的人才品德、能力各不相同。就像人的五指,大小长短截然不同,却都有用处,关键是将这些人,安排到合适的职位上去他把人才分为三档,德才兼备者为上,有德微才着为中,有才微德者为下,但都可称为人才,具有所用。他认为各部mén在使用人才时,关键是要量才使用,扬长避短,用其长则可尽其才,而事可成。若违其长而用其短,则鲜有不败者。他还提出,以才气胜者,用以处理繁杂的事务,以道德胜者,用以担任科道风宪;而正印宰治之人,则非德才兼备者莫属。

而且,在对官员的处罚上,要区别大节与细微,不因有细微之过,一时一事之时失弃之不用。这也是高拱反复强调的用人政策。在他看来,人皆有过,无过之人是不存在的。那些所谓无过之人,不过是没有具体做事罢了。一旦具体做事,其过必出。

所以高拱要求对细微之过持宽容态度,要看其大节,对其过失做具体分析,要求纠劾官员,务要详审较量,除官守大坏者照例纠处外。对于才能胜任但举措失当者,当略其微;对于德行稍瑕,但已经改正者,不问其旧过,俱要曲加保全,以图共济。至于昏庸靡弱无一可表见者,虽然cào行履历没有过错,也要核实照罢软事例议黜,以免妨碍贤者上升之路。

并且指出,因为德才兼备者毕竟是少数。如果一味的求全责备、既往必咎,使幡然悔改者无路可投,只能徒让庸儒自保者充任,朝廷又靠什么人去建立事功呢

同时,着重选配好要害部mén的正官,以及地方守令。所谓要害部mén的正官,包括首相,吏部尚书,左都御史。高拱说要得治天下,只在用人。用人只在三个人,一个首相,一个冢宰,一个台长。首相得人,则能平章天下事务,件件停当。冢宰得人,则能进贤退不肖,百官莫不称职。台长得人,则能振扬风纪,有不法者,率众台纠治之,而政体自清然这三个人中,尤以首相为要。又说守令之贤否,关系到生民休戚。使天下守令得人,天下太平矣。

他还对上述官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作了论述。如宰相,其人必得心术正、德行纯、见识高、力量大、学问充、经练熟者,方可为之。若不试以事,徒取文艺,不拣其才,徒俟资历,则岂能遂为百官之师,平章军国重事而无舛乎又如州县的长官,他要求不但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从进士、举人中挑选,还要有年龄限制,须有jing力者乃可为之,五十以上,不得为州县之长。还要求具有一定的治理社会的实际经验,他说州县正官若以初任者为之,彼其民事既非素谙,而守身之节、爱民之仁、处事之略,漫无考证。乃即授以民社,待其败事,然后去之,而民亦受其毒矣。要求不对初次任官者,授以州县正官之职,以免其误民贻害。

以及,要储备人才,建立主要官员的梯队。他在奏疏里述其事说:盖用人不在用之日,必须预为之计。官之职事不同,人之才器不一。今于紧要之官,各预择其才之宜于此者每二三人,置相近之地,待次为备。一旦有缺,即有其人,庶乎不乏。不然,则天下虽有其人而资不相及、远不可考,安得辏用乎其所谓的预为之计,只是对紧要之官而言的。

最后,调整不得官于本省的用人政策。自学宫外,不得官于本省,是本朝国初以来的任官规定。高拱一面肯定这项政策的必要xing,他说国家用人不得关于本省。是因为族闾所在,难于行法,身家相关,易于为jiān,故必隔省而用焉,一面又指出,这一政策只适用于省级政权,及其所辖的府、州、县机构的正官,不应包括本省各级官府中的属官在内。他说若夫学仓、驿递、闸坝等官,其所司者,不过训诲、出纳之常,供应启闭之役,非有民社之寄者也。而又其官俱卑,其家甚贫,一授远地,或弃官不能赴,或去任尔不能归,零丁万状,其情可矜。可酌量隔府近地铨补。

~~~~~~~~~~

针对其弊二,考核失实,赏罚混luàn。高拱的对策是,严格考核,务核名实。具体的主张和措施是:

第一,统一考核标准。高拱要求,在考核官吏时,不应看其出身资格如何,而是惟考其政绩,依其优劣程度作出结论。他还依据这一思想,拟定了对不同部mén、不同职务的官吏的考核内容。比如对边官考核为例。他提出:要见钱粮比上年积下若干,险隘比上年增修若干,兵马比上年增添若干,器械比上年备造若干,屯田、盐法及诸事比上年拓广若干可见,高拱关于考核的基本要求是着眼于实际政绩。

第二,重申考核条规,务核名实。高拱在明事例以定考核疏里,重申了关于考察劾事例,责成吏部、都察院及各抚、按衙mén,务必遵行之。他还反复强调考察考语,必须符合实际,在再论考察里说:今诚宜于考察时,令部、院务核名实,某也贪,必列其贪之事。某也酷,必列其酷之事。某也不谨,必列其不谨之事。余皆然。即是说,考察考语必须

以被考察者本人的事实为依据。并且指出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教育本人及他人,二是有利于克服私意中伤之不正风气。

第三,允许被劾者本人及他人申辩,冤枉者要昭雪,诬陷者要治罪。高拱不仅强调各级监察官员在考核官吏时,要秉公处事,务核名实,戒其失实。又提出允许被劾者本人及他人申辨。他说:其被劾冤枉者,许人指言,研审得情,仍为昭雪。使小人不得施其谗,jiān人不得终其毒,此大公之道

第四,加强对监察官员的控制与考核。高拱要求各抚按衙官员,做到毋藏循吏,毋容jiān匿,毋埃差完,据实纠劫。又提出:如有任意轻重,议拟背驰者,听本部参奏究治。如举劾泛滥,贤否颠倒者,定行参奏,罪坐所由。凡纠劾不实及有遗者,吏部从公查访,指实参奏。

~

对于其弊三,鄙薄边官及盐、马之官。高拱的对策是加强对边官及盐、马官的选配。关于边方地方政fu的长官,他提出:今后必须进士举人相兼选除,杂流迁谪,姑不必用。果有治绩,抚按从实奏荐,行取推升。关于盐马官。他在奏疏中说:今行太仆苑马寺专理马政,戎伍所资。盐运司专理盐政,国用所赖。皆系紧关要职,非闲局也今后应打破常规,凡卿、使员缺,必以廉洁有才望者推补。而又定其阶格,卿视同布政司参政,使视按察司副使。待其政成之后,视参政者升与参政同。如更优异,查照先朝故事,超等摧用

对于其弊四,以权谋私,不择手段。高拱在吏部,改进任免官吏的办法,杜绝以权谋私的漏dong。在高拱之前,官员的推升,都是文选司主事揭授郎中,郎中秘呈于尚书。虽堂有侍郎、司有员外,疏上俱列名,而事不与闻。为何高拱一针见血的指出,此不过是yu行其私,故秘密耳。便要求,凡日后有任官,须令书吏抱牍至后堂,二侍郎同所属揭之,使尚书、郎中,yu有上下而不能,则私心不得逞。

同时,奖廉惩贪。对于贪污,高拱主张严惩。他说:历年考察贪酷者,例止为民,并不深究,故效尤者恬不为异。今贪赎者仍提问追赃,则数年之内,仕路肃清。这就是说,对于贪污的处理,不仅要罢官削职,还要提问追赃,不使贪污者在经济上占便宜。对于廉吏,他主张进行奖赏。他说:“不肖者罚,固可以示惩。若使贤者不赏,又何以示劝

第三,表彰却贿,打击行贿受贿。针对社会普遍存在的是非颠倒,行贿受贿习以为常,独于却贿之人,深求苛责的倾向,高拱提出:凡遇有行贿之